【回饋社會】倡可持續發展 履行社會責任 企業在所不辭

企業社會責任意指企業須「取諸社會,用諸社會」,透過慈善捐款、參與義務工作、關心員工,以至推行環保措施等方式回饋社會。現時許多企業均會定期舉辦不同活動扶助弱勢社群,亦積極響應政府和社福界的扶貧工作。有學者指,企業要實踐社會責任,可從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三個元素作為指標。為了解企業實踐社會責任情況,今期訪問了兩家本地企業,探討如何在經營中關注社會問題及實踐可持續發展。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指企業經營時,除了考慮獲利外,必須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願景,並對社會作出貢獻。要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可從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及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個元素作為指標,透過這三個原則讓企業推行永續經營政策,並對社會需要即時作出回應。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學教授湯勇軍表示,企業社會責任一般包括勞工待遇、人權、產品質量和安全、社區回饋等。「企業可以透過不同項目,包括改善工作環境,尤其是人身安全,用更包容的態度對待員工,提高僱員長遠的發展機會,甚至僱用不同背景員工等。」 

他續稱,在三個元素指標當中,現時討論得更多的是社會,如保護客戶使用產品時使身體和財產安全,不採用有惡劣環境和社會行為的供應商,「他們亦可積極参與救助災害和支持弱势群體。」他舉例指,社會責任相對地做得較好的企業包括微軟,雀巢,聯合利華等,「亞洲的企業還要很大進步空間。」 

每年辦兩活動 提高永續發展認知

本港有不少企業積極實踐社會責任,關愛地區及社會,其中包括Brother香港。該公司是本港著名的辦公室及家用打印器材品牌之一,其人力資源部助理經理Vivien Cheung表示,近年Brother香港一直在業務各方面都堅持「以客為先」的信念,藉着全面而高質素的解決方案,繼續迎合客戶各樣需要及市場更多挑戰。公司秉承「At your side」精神,在「員工關懷」、「環境關愛」及「社會關懷」等範疇實踐社會責任。「在員工關懷方面,公司期望了解員工的需要及想法,各部門主管都會定期和同事回顧,並讓他們反映工作情況,藉以加強公司與同事之間的雙向溝通。」

閱讀全文

最Hit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