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翔 – 許鞍華 以電影寫詩|流水帳
發佈時間:11:00 2023-11-24
許鞍華新作《詩》,早於今年4月在《香港國際電影節》首映,原以為之後不久就會放映正場,怎料事隔逾半年才正式上映,然而能在銀幕上看到一眾平素低調的香港詩人紛紛亮相,影迷詩迷久候多時也都值了。
許鞍華早年於大學唸文學,主修詩歌,在片中不諱言多年來最想拍攝的主題就是詩,然而一直沒有機會,近年終於一償心願,拍下我城獨特的詩文風景。台灣早有《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電影》,第一系列以「台灣作家」為核心,以鏡頭對準在當地文壇舉足輕重的人物,第二系列「文學島嶼」則連結台港兩地文壇,本地代表就有劉以鬯、西西、也斯,不過作家故事怎麼說得盡?許鞍華的《詩》以詩為主軸,更有其特色,甚具看頭。
以《詩》會友 追懷西西/也斯
導演在片中與淮遠、飲江、鄧阿藍、馬若等等,談詩歌說文藝,甚麼是詩、一首好詩是怎樣的,以至關於香港文壇之種種,他們各有見解,都有意思;導演又以資料影像及照片,追懷已然離世的西西和也斯。就是看到不同詩人朗讀自己的作品,已是一場又一場賞心悅目的演出。
《詩》以較多篇幅描述分別移居深圳和台灣的黃燦然和廖偉棠,許鞍華與拍攝團隊特地走進他們的家,登門造訪,讓觀眾隨着影像,走進他們的新生活,頗有趣味,也以這兩部分的脈絡最清晰,叫觀眾對他們有更深入的認識,從而加深了解他們的創作。事實上,廖偉棠在片中不諱言受到黃燦然的影響,黃燦然也有提及廖偉棠,然而都點到即止,詩迷或想看到近年二人在創作上、交往上的連繫,無論怎樣,我還是重新被二人的詩作觸動。
《詩》不像傳統紀錄片有着比較客觀的敘事觀點,相反導演在鏡頭前有一定程度的介入性和參與性,在片中常見許鞍華與不同詩人互動,大家說說笑,閒話家常,除了答與問,還跟黃燦然及其家人行山、與廖偉棠和同樣移居台灣的陳慧碰面等等,她與不同詩人的情誼,令該片鮮活起來。導演最後甚至成為其中一位「被訪者」,交代拍攝此片的緣起,以及對詩的熱愛之情,其實她又何嘗不是以電影寫詩?
文:黃子翔 圖:Golden Scene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