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翔 – 與自然共生 大小顛倒異世界 |流水帳

更新時間:11:00 2024-02-16
發佈時間:11:00 2024-02-16

在後工業化、後資本主義的社會狀態,人類與大自然、動植物,共存共生,是可持續的追求,還是遙不可及的神話?「人類和自然是可以並存的。」跨媒介創作人陳冠而的答案是肯定的,然而,比起硬生生的書本式說教,她覺得藝術能提供更多溫度,讓人易地而處,改變思維,「不如帶你來到大樹下,感受太陽的暖和,聽聽小鳥的鳴叫,有了覺察和關心,改變便會出現。」負責資料搜集的她,與設計大木偶的陳映靜,還有擔當記憶導賞戲劇構作的林婷婷,攜手製作大木偶與物件劇場《那些巨大與微小的》,「如果把人『縮小』,我們思考與其他生物的關係,會否不一樣?」

我們常把人放得太大

香港藝術節全新委約節目《那些巨大與微小的》,結合戲偶及物件、紀錄劇場、說故事等不同元素。陳冠而說,團隊關注生態、大自然、共生等議題,後來漸漸想到「巨大」跟「微小」這個反差——所謂「巨大的」,便是以微小的生物為造型,製作大型木偶,「把『細細粒』的東西放大,才有那種魔法效果。」這些小生物都能在日常城市生活中找到,最後敲定麻雀、菇菌、蜜蜂,「近在身邊,是我們的鄰居。」至於「微小的」,反而是人類,「我們常常把『人類』放得太大,總是以人為中心。」把人「縮小」,穿梭於木偶、物件等元素之間,就像闖進小人國,於一個大小顛倒的奇異世界,遊歷探索,「當尺寸、視點轉換,感受便會很不一樣。」

是次演出分為三部分,以《快閃亮相》開始,變大了的小生物,空降大館檢閱廣場暫作停留,接着還有《微小的》記憶導賞團,以及《巨大的》大木偶劇場。她們早前公開招募社區記憶導賞員,來自不同年齡層、專業背景的參加者進行了一系列工作坊,然後製作一個個猶如西洋鏡裝置的偶戲盒子,將於《微小的》記憶導賞團,散落在大館不同角落,通過卷軸、拉綫偶等不同形式,演繹取材自導賞員關於麻雀、菇菌或蜜蜂的記憶小故事,林婷婷說:「有的溫情,有的概念性。每個故事都不一樣,很多元化。」

思考共生是甚麼一回事

陳冠而形容那些偶戲盒子就像一間間故事小屋,而「屋子」便是整個演出的重要意象,「大館也像一間『大屋』,是我們跟動植物一起生活的家。」是次演出,運用大館多個室外空間,《巨大的》大木偶劇場的舞台,就設在監獄廣場,選址原因是那裏種了幾棵樹,「陽光午後,觀眾在這個猶如花園的舒適環境,聽聽一些小動物的小故事。」三隻巨偶現身,以非綫性敘事的多個篇章展開故事,創作意念來自Rachel Carson《寂靜的春天》、原住民故事等等,有的更以小孩角度出發,「孩子沒有框架,有改變的能力。」大偶、小屋、樹木、人類,終於親密地聚在一起,「我們一起思考共生是甚麼一回事。」

《那些巨大與微小的》
日期:2月24日(六)及25日(日)、3月2日(六)及3日(日)
時間:3:00pm至6:00pm
地點:大館檢閱廣場、監獄操場及大館各處
網頁:http://taikwun.artsfestival.org/activities/the-big-things-and-the-tiny-little-things

文:黃子翔 圖:小息跨媒介創作室

 

《星島申訴王》已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想睇更多精彩內容,請立即瀏覽「區區有申訴」活動專頁,https://bit.ly/41hgS9E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