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坊綠化園林 社區綻繁花 呈生物多樣性
發佈時間:09:00 2024-07-04
昔日的鰂魚涌船塢,今天蛻變成「太古中央廣場」,廣植本地原生植物和由海外引入的樹種,井然有序地分布,多元而和諧,儼如園林藝術作品,其意涵一如香港,中西薈萃,個性獨特,別處無覓。這個廣場有若石屎森林中一塊綠玉,引人到來,閒坐來自船塢靈感的長椅上.鑑賞四時花色,也讓上班一族舒展身心,意志如鳥兒般振翅向上。
「太古中央廣場」和去年啟用的「太古花園」,由國際著名園景建築師Kathryn Gustafson設計,連同太古坊中庭的休憩空間,合共為太古坊增加超過70,000平方呎的廣闊休憩園林空間。廣埸落成以後,太古坊的兩片蒼翠園林與柏架山及鰂魚涌公園之間形成一條綠色走廊,吸引雀鳥、蝴蝶和其他昆蟲穿梭其中。假若動物會說話,也許牠們會說一聲:「好棒!」。
70,000平方呎綠化帶 重拾多元共融之道
城市發展,帶來人類的生機,卻往往對自然生態造成破壞。為重拾多元而和諧的環境,香港企業近年已積極邁開環保腳步,例子之一,是太古坊「太古中央廣場」的規劃,邀來生態學家一同打造城市中模擬自然生態系統的多維園景,為區內提供適合人類與自然生物共生共榮的宜居地。
為增加林木的多樣性,太古地產於2017年已開始在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培植一些難以採購的原生樹木品種,在生態學家侯智恆博士的協助下,這些樹苗被相繼種植於去年及今年6月開幕的「太古花園」及「太古中央廣場」內,形成了廣達70,000平方呎、逾260種原生及外來植物物種的綠化帶,不但為鳥類、蝴蝶和其他昆蟲提供了合適的棲息通道,更如城市中的一塊綠玉,為市民提供了一角可供「淨化」身心靈的地方。
據侯智恆稱,綠化帶的原生植物物種比例超過20%,包括肉實樹、南酸棗等本地原生品種,其果實為鳥類所愛,腐爛之汁則吸引蝴蝶來訪,「期望數年後,園內大樹可成為鳥類的安家之所,鰂魚涌成為新的生態聚集地。」在商業區創建生物多樣性花園,雖非難事,但所需的時間和規劃卻往往被忽視,侯智恆強調:「商業項目的綠化規劃,應從一開始就納入生物多樣性的考慮,樹木和其他物種的繁衍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如果在項目的後期才引入綠色元素,往往只能選擇觀賞性的植物,這對生態的貢獻有限。」
力求經濟和生態平衡的雙重益處
了解到自然生態對社區的活力和抗逆力的重要性,太古地產可持續發展總監何浩賢表示,其集團由2019年起制定《生物多樣性政策》,近年開發的項目亦力求實現經濟和生態平衡的雙重益處,「隨着社會對環境保育的關注日益增加,租戶在選擇辦公樓時,更為重視建築物及發展商的可持續發展表現。」
太古坊現時擁有的綠化空間便佔其物業總面積約三成,何浩賢期望透過在商業區內建立城市生物多樣性空間,創建一個更有活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社區,「我們相信生物多樣性是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關鍵範疇。」並計劃透過教育和導賞團,提升公眾對生物多樣性及其重要性的認識,從而提高社會整體的文化價值。
文:劉國業、李玥均 圖:何健勇、太古地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