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文化傳承中外| 武俠小說泰斗 文化影響力伸延各地 

更新時間:00:01 2024-07-26
發佈時間:00:01 2024-07-26

金庸文化傳承中外

金庸與香港 互相成就

 

香港是中華文明繼往開來、中西文化匯聚之地,這個特殊身份沒有中斷過,偶有曲折,很快變得更精彩。當中金庸是一個傳奇,筆下著有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翻譯成多國文字,讀者遍布世界各地。

 

1948年,24歲的查良鏞在上海通過全國招考,受聘來港當報館的電訊翻譯。1955年寫第一部武俠著作《書劍恩仇錄》,在報章連載刊出,他將自己名字的「鏞」一分為二,以「金庸」為筆名,從此成為香港的名片。為紀念這文壇巨子百歲誕辰,香港文化博物館現正舉行《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 ·任哲雕塑展》,至10月7日;除此之外,金庸武俠20多位英雄人物,紛紛重臨故地,在全港多個景點,各自表現獨特的風采。

 

金庸筆下第一位重點人物是外號綿裏針的武當派高手陸菲青。故事開了頭,傳奇如何延續下去?原來大文豪之前未寫過小說,他想起家鄉浙江海寧流傳很多清朝野史,情節刺激有趣,尤其是關於乾隆皇帝身世之謎,於是成為《書劍恩仇錄》的藍本,一寫便是40餘萬字,這只是金庸世界的開始而已。


一生合共創作15部武俠小說,塑造達1,500位人物,作品在全球大受歡迎。首先,金庸的貢獻照亮了香港。在金庸成名之前,香港是小小漁村,更是文化沙漠。當年輕的金庸從家鄉把民間故事帶來之後,喚醒了香港的創作動力。自此,香港成為中國文學重鎮之一,有人稱香港是武俠之都,可謂恰如其分,也是香港人的榮譽。

 

金庸也是電影界先鋒,當過編劇和導演,開拍多部優秀的作品,然而,最見真章的是金庸武俠對上世紀70年代電視文化的影響力,香港甚至珠三角地區的幾代人,哪個不是看金庸武俠劇長大的?香港樂壇也是間接受惠於金庸吹來的春風,顧嘉煇與黃霑這對最佳拍檔,最經典的金曲離不開金庸武俠劇。電視劇亦如此這般,我們有多如星數的演員和歌手,孕育娛樂文化黃金二十年,全可溯源自金庸的一支生花妙筆。對於中華文明的貢獻,正正在於金庸來港發展,是中華民族復興跨越雄關之時,如何團結全球華人?需要的是說好中國故事。金庸筆下傳頌「龍的傳人、炎黃子孫」的中國觀、歷史觀,填寫時代風雲所留出的空白。「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武俠」,這是不朽的。


文化影響力 伸延各地

金庸年輕成名,他不忘本的說:「我擁有的一切,雖有自己辛勤努力,但更多是香港所賜。」香港是中西文化交匯之地,金庸的世界不僅是文學、電影,也是出色的國際時評員,名聲遠播海外,成就他當上香港的傳媒大亨。金庸的故事說不完,我們需要繼續把故事講下去。香港是國際大都會,是面向世界的窗口,香港要繼續發揮好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角色,傳承並宣揚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

文:黃秉華   圖:星島圖片庫、新華社

 

延伸閱讀:金庸小說人生啟示錄|江湖即社會 充滿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