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破》穿梭今昔香港 重提人情價值

更新時間:18:36 2016-05-20
發佈時間:01:56 2010-11-18

「離開,是為了回來」,回到哪裏?就是回家。中國人對「家」的觀念極為重視,不管當初是為了甚麼原因離開,不管是生者還是死者,以「家」為最終的目的地,是所有中國人的心願,最近上映的電影《東風破》正正訴說着這人情味濃的傳統風俗。

  《東風破》其實是東華三院一百四十周年紀念電影,但它不是一般的機構歷史片,而是將香港今昔融合在一起,將兩代人的感情聯繫起來,而且當中更可見懷舊的中醫中藥店和鮮有人踏足的東華義莊,說來以為既沉悶無趣又古舊老土,其實對新一代而言卻是「新鮮」的事物,身為東華的學生尤其要認識,所以東華為轄下所有中小學安排了免費學生專場,Elsie早前特別跟隨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的八十一位中四學生到戲院,欣賞這套電影。

  電影故事講述三藩市華僑少女阿男(官恩娜飾)自覺生命沒價值,濫用藥物,後來患絕症回港尋網友,碰巧在林山(泰迪羅賓飾)看守的義莊工作,從林山的角色中可看到大口環東華義莊的實景和昔日客死異鄉的華人故事,生有所安,死有所托,他的工作正是守護已死華人直至他們被親人認領回鄉,而且感受到新舊兩代對重情重義的人文價值的看法差異。另一邊廂,周俊偉飾演的余麟因助好友要賣掉老字號藥材鋪「福源號」,在三藩市當中醫師的余並蒂(苗可秀飾演)飛撲回港阻止她的姪孫賣鋪,「福源號」的老夥計、具醫療效用的中醫藥和傳統鋪面,洋溢着濃濃的懷舊味道。

  陪同學生看《東風破》的張明添中學校長周應泰在看完電影後,直言感覺十分深刻。「因為一路以來收到的訊息是,這是一套講東華歷史的電影,我很熟悉東華的歷史,老實講除非是詳細的紀錄片,否則拍商業片的元素似乎不夠豐富,不過看上去電影表達了一種愁緒出來,林山、余麟、余並蒂他們怎樣釋放自己的心結,他們最後都是回了家,就如中國人死後一定要回自己的家鄉的心願,這是以往舊一代人的歷史和想法,很執着很重視『落葉歸根』,所以他們回家的信念很強烈,東華多年來的工作就是華人幫華人完成心願,而且學生大多都沒有接觸過義莊,電影展示一個真真正正、歷史悠久的情景。」

  東華的故事見證着香港的歷史,故此張明添中學特別為學生開設了校本課程「生活歷史與社會科」,今年踏入第三年,在講及東華醫療、教育和社會福利等服務時,聯繫着香港,亦從多角度看香港歷史,正因為這班中四學生沒有上過這一科,所以學校就特意帶中四學生去看《東風破》補充一下,而且電影更牽涉通識教育科中的個人成長。

  副校長梁秉恩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除了有理論外,更需要從經驗上感受,「但學生年紀還小,未必能夠了解到人情味是甚麼,有時可以靠影像的東西去建立經驗,有例子幫助學生寫文章和表達,好像當中有一幕阿男和林山說話時指,有時離開了,就未必有可能回去,理解到人生上很多東西都不可以回頭,戲裏面的一首台山語的詩更是象徵着人與人之間的關連和相似性。」

  那麼學生看畢電影後的感覺又如何呢?鄺寶怡和黃嘉豪同Elsie講,他們都對一無所知的義莊感覺最新奇,鄺寶怡指因為在日常生活根本沒法接觸得到,以為義莊就好似殮房般,在冷氣的房間裏,連工作的人都冷冰冰的、公式化的,「但戲中的林山和阿男很特別,兩人會跟死者傾計,太吵鬧時都會同他們說一聲對不起,有一份人情味。」

  黃嘉豪則說,「義莊有一點殘舊,不過東華免費幫客死異鄉的人送返家鄉安葬,工作很偉大,人在哪裏出生,就要回到那裏安葬,這樣才會有歸屬感,而且義莊放了很多無人認領或等待認領的棺木,令他們不用棄置在荒山野嶺,有個『瓦遮頭』,對他們是一個尊敬。故事亦表達了珍惜眼前人的道理,失去了可能永遠都不會再相遇,很懊悔和遺憾,所以電影最後,林山和余並蒂兩位舊情人再重逢,好感人!」

  Elsie覺得《東風破》中訴說的情懷和思緒還有很多,不能盡錄,須親身看過電影後再細細感受,不過當中很多涉及舊香港人生活的故事和歷史場景,的確十分有趣,是新一代接觸香港歷史的途徑之一。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