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人文科分6範疇 培養愛國情懷 內容包括《國安法》及共產黨領導國家成就

更新時間:12:14 2023-11-23
發佈時間:12:14 2023-11-23

小學常識科2025/26學年起,逐步分拆為人文科和科學科。繼月中公佈科學科課程框架,人文科的框架擬定稿昨亦出爐。其中小三學生須初步認識香港國安法;小六學生要更深入認識國家安全,和「共產黨領導下的重大成就」。框架形容,愛國主義教育是人文科推行原則之一;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幼稚園及小學)李建寰稱,期望學生與時並進認識國家發展,又強調人文科課程建基於常識科,教師有能力應付,未來亦會提供教師培訓。有小學校長認為,現時學界挑戰是騰出課時和安排人手。

記者蔡健行

人文科課程規劃佔總課時不少於7%,小一、小二各級每年課時為37小時,每周兩節;小三至小六則每年課時約56小時,每周兩至三節。課程共分6個範疇,包括「健康與生活」、「社會與公民」、「國家與我」等。框架提出3項人文科的原則,除了要加強人文素養發展和整合常識科課程,亦要「配合愛國主義教育的方向」,加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建立國民身分認同,「提升他們的國家民族意識和培養愛國情懷」。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曾表示,人文科有九成內容來自常識科。至於餘下一成的增潤內容昨曝光(見表2),小一生要「初步認識國家」、「明白有國才有家」;小三要初步認識《香港國安法》和對香港的重要性,以及認識解放軍駐港部隊和香港防務。高年級學生則要學習「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到小學六年級,學生更要認識國家「在中共領導下的重大成就和最新發展」、國家安全與特區的關係等,又要學生學習「青年強則國家強」的道理。

參考新聞:小學科學科擬定課程框架出爐 涉獵國家航天成就

 

歷史地理方面,新增內容包括國家版圖、名勝古蹟等,期望學生藉此了解國土安全、資源安全;小六學生更要學習九一八事變、南京大屠殺等抗日戰爭,以及香港在中國抗戰時期的角色,「明白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另外課程會有不多於20%課時供彈性處理,學校可用作專題研習、講座等活動。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幼稚園及小學)李建寰稱,包含人文元素的跨課程學習活動、學習經歷例如升旗活動等,亦可計算入人文科的學時;框架亦列出多項可於其他科目協調的學習內容或活動,例如學唱國歌、學習四大發明等。

被問到為何強調中共貢獻列入大綱,李建寰解釋,是期望學生與時並進認識國家發展和建立國家意識,「若學生讀6年小學後,仍對國家一無所知就不太好。」至於能否在課堂談及爭議或負面觀點,他未正面回應,但表示教師在討論或學習活動後,「相信他們有專業能力,能配合人文科的課程和宗旨,帶領學生反思和總結。」

師資方面,李建寰稱由於內容承接常識科,因此常識科教師亦可過渡至人文科。教育局將舉辦小學人文科教師專業培訓課程,例如講座、工作坊等,以及設立「小學人文科學習圈」,促進教師交流。他又建議學校「人才分流」,盡快為人文科和科學科組織核心教師團隊。

現時常識科建議每週至少5個教節,比人文科和科學科合計6個課節少。鳳溪第一小學校長朱偉林認為安排兩科的課節,以及相關的學習活動時間,將是學校行政的挑戰,「例如學校可能要考慮,稍為延遲放學時間,或者調動其他課堂或活動。」教師人手方面,他指常識科拆科需三年推行,「三年內人文科和科學科的教師,也要兼顧常識科」,或增加教師工作量,但認為人文科內容因較多沿襲常識科,教師容易掌握。學生方面他稱人文科的時數比常識科少,而且「科學科講求動手動腦,相信學生都喜歡玩」,認為不會增加學生的學業壓力。


訂閱《星島校園報》連環送學習天書及網上練習,立即瀏覽了解詳情:https://bit.ly/BTSEP2023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