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方濟各大學夥城大 培訓「種子社工」冀護老者支援普及化
發佈時間:22:28 2024-01-31
近期照顧者命案接連發生,城市大學與聖方濟各大學獲李國賢基金會資助3300萬,繼去年發布「護老藍圖1.0」成果,今推出「護老藍圖2.0」,並於今午舉行啟動禮。「護老藍圖2.0」結合1.0的研究結果,為9間社褔機構逾50位社工提供以個案或小組型式、支援護老者的相關專業訓練。李國賢基金會項目總監余愛玲期望計劃所訓練的「種子社工」,能為標準化及普及化護老者服務的專業上提供指引。
記者 陳在心
來自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明愛及香港家庭福利會等9間社福機構的社工,於啟動禮分享護老者的挑戰及限制、對支援的需求,以及社福的支援方向。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社工引述「護老者疫下困境與壓力」調查,指逾半護老者出現中度或以上抑鬱,亦有近4成護老者對照護工作感罪疚,「覺得自己做唔好護老者的角色。」保良局社工又指,護老者照顧時間中位數每週高達80小時,顯示業界對護老者支援的需求迫切。
歷時4年多的「護老藍圖1.0」由2019年開展,去年年中完結。「護老藍圖2.0」計劃結合城大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團隊於過去4年的測試研究,期望將兩組護老者支援方案「護老者支援模式(CSM)」及「再走一步」心理教育小組(PPE)普及化。
研究團隊招募了580 名照顧者,參與為期6個月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實驗組在照顧者的需求、資源和生活前景等方面比控制組有更大的改善。團隊開發了照顧者需求評估(CNA)工具,讓社工可以識別照顧者「五大需要」——身體狀況、角色衝突、被照顧長者的需要、心理需要、社交需要—以及照顧者的「七項資源」:靈性、自我效能、家人支援、責任感、社區支援、與被照顧長者的關係、生活模式。這有助照顧者更輕鬆地了解自己的情況,社會工作者可以根據他們的分數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李國賢基金會項目總監余愛玲解釋,是次計劃希望標準化護老者支援的專業。她指出,政府於2018/19年施政報告增加撥款予「有需要的護老者」,惟在缺乏方法或指引的情況下,社福機構需「摸著石頭過河」,難免相關支援的質素參差。「若能夠系統化、標準化對護老者的支援,讓即使初出茅廬的社工也有些依據『揸拿』,有助令本港整體針對護老者的服務水平能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