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綠色初創企業 需更多應用場景 勿讓「技術在保險櫃」 專家提5大評估標準

更新時間:06:00 2024-11-14
發佈時間:06:00 2024-11-14

隨着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溫室效應帶來全球氣候變暖和海水倒灌等威脅,甚至影響糧食質量,綠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吳劍林向《星島頭條》表示,大家原本覺得這跟自己沒太直接關係,但現在已看到氣候慢慢變得極端。他又指,香港有一些不錯的綠色科技企業,但問題在於這些早期初創企業怎樣可以在香港創造更多的應用場景,以及有更好的產業化發展空間。

氣候變極端 能源轉型值關注

聯合國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最大的地方,人均排放量則為10噸左右,排全球第三。吳劍林表示,氣候變暖首先會帶來糧食危機,例如北方區域氣候變得潮濕、溫度上升,韓國都無法種出大白菜,需要進口;另外,他指過去3年南極已有3大組冰塊遊離出去,慢慢融化後會直接導致海平面上升,大灣區一些區域或在70多年之後被海水倒灌。

吳劍林在2020年開始看相關數據後,認為情況嚴峻,便離開金融機構及風險管理咨詢行業,開始投身於綠色科技領域。他指出,綠色科技已經不是傳統意義的循環經濟,現在的豐富性會大很多。

在綠色科技領域中,他稱能源轉型相關技術非常值得關注,包括氫能相關新材料等;另外一個重點是綠色交通方面,如移動充電可以專門解決一些阻礙電動車普及的問題;綠色建築方面,香港現有5萬幢大樓應如何去做綠色改造,一方面是使用新材料,如能幫助省電,這些就叫「財務上的可回收」,此外還可以有一些激勵機制,鼓勵大家去用綠色材料。

評估綠色科企有5大標準

吳劍林任職的綠色發展研究院是由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馬駿發起的綠色智庫,旨在為政府、監管部門、企業、金融機構和國際組織提供綠色發展和低碳轉型的咨詢服務,並與多方合作發起具社會企業性質的綠色科技加速平台。

在他看來,評估一間綠色科技企業有5個標準,需要觀察其商業模式、團隊組成、市場前景和資本市場的認可度,例如投資機構大概都投了甚麽機構;同時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看企業整個技術的創新性,如果是在已有的基礎上再做出來,意義就不是很大,例如新的光伏材料方面,像多晶矽、單晶矽都已經很成熟;但在鈣鈦礦方面,將來有可能顛覆或者是代替現有產品,達到更高效率,這種就比較值得關注。

初創企業欠投資資金 

對於本港綠色科技企業,吳劍林表示,「研發這一端很重要,另一端很重要是應用怎麽加速的問題」。他解釋,早期初創企業的發展需要有一些場景提供機會給他們,但在一些大企業招標上,很多都會因為財政情況而被淘汰,「他就沒機會參與,技術永遠就在保險櫃裏面」。

事實上,在投資資金方面,香港政府也在推出各種不同的計劃。他亦指出,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撥款100億設立「新型工業加速計劃」,就推動早期的科創企業跟產業可以更好的結合,對初創企業支持力度很大,可以幫助香港建立起創科生態。

港宜協同大灣區發展

企業發展方面,吳劍林認為香港有土地限制,很難去找那麽大的地方做大型生產,但香港優勢在知識產權的保護、法律體系、國際標準上,同時在國際上資金連通性較強;而大灣區本身有一些研究院和研究基地,有較强的科研能力和產業落地能力,同時廣東省制定了八大產業群,包括儲能產業等,這些都可以跟香港做一些有機結合。因此,他認為國內企業要出海,可以先到香港試點,更有説服力;而香港有很多大學科研能力很强,但在產業化這方面缺少一個鏈接,這就可凸顯出大灣區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