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 VS 網約車:罷駛是自救,還是自毀?|梁偉聰

更新時間:16:08 2025-02-17 HKT
發佈時間:16:08 2025-02-17 HKT

「香港的士同業大會」宣布3月5日起發起至少5天大罷駛,試圖以行動向政府施壓,要求嚴厲打擊「白牌車」。然而,行動未開始已四面楚歌,不僅未能獲得市民同情,業界內部更迅速割席,甚至建制派報章與議員都呼籲的士業界「接受改革」,這場罷駛行動或許只會加速網約車的合法化進程,令的士業走向「自毀」之路。

同業大舉割席 政府未讓步

由多個的士團體組成的「香港的士同業大會」發起罷駛,原意是希望政府立即嚴打網約車平台,維護的士牌價與業界利益。然而,這場行動不僅沒有爭取到更多支持,反而令同業大舉割席,讓整個業界內部分裂。

「的士小巴商總會」已公開表明不會參與罷駛,強調會透過「和平理性」與政府交涉。連「星群的士」也選擇接受市場變革,透過6座位「豪華的士」提升品牌形象,試圖用優質服務取代無止境的抗爭。

政府方面亦態度強硬,建制媒體《文匯報》直言的士業「應接受改革」,立法會議員吳傑莊更批評「脅逼不是辦法」,強調的士業界應主動參與政策討論,而非透過罷駛對抗市場變遷。這意味着,即使的士業全面停駛,政府也不會讓步,業界只能白白損失收入,進一步削弱競爭力。

網約車合法化成大勢所趨

過去,政府與的士業界立場一致,嚴打「白牌車」,因為當時網約車平台主要是Uber和GoGoX,分別來自美資和本地初創公司,政府對這些「外來勢力」持保守態度。然而,2024年情況已經大不同,今天進軍香港的網約車平台,已不再只是Uber,還有國內巨頭高德打車、甚至百度(9888)的「蘿蔔快跑」無人駕駛網約車已申請在香港機場試運行。

換句話說,網約車已不再只是「白牌車」,而是變成國內科技企業的一部份。對政府來說,繼續完全打壓網約車,等同於與國內產業趨勢對着幹,在這種大環境下,的士業想透過罷駛逼政府強硬執法,恐怕是難上加難。

網約車平台優勢顯而易見

的士網約平台 HKTaxi 在2月3日宣布停運,並邀請用戶轉用其母公司Uber App,這足以說明市場趨勢已不可逆。傳統的士要面對的挑戰,早已不只是「白牌車」,而是整個消費模式的變革。

網約車平台的優勢顯而易見:有記分制度、收費清晰、即時匹配行程,避免傳統的士的拒載、濫收車資等問題。香港的士業若仍然停留在「靠政府保護」的心態,而不從服務質素入手提升競爭力,那麼即使政府再多次打壓網約車,也無法改變消費者的選擇。

罷駛,真的換來更好未來嗎?

罷工、罷駛的確是表達訴求的方式,但前提是需要社會支持,否則只會加速行業衰落。當網約車趨勢不可逆,當的士業內部分裂,當政府立場愈趨開放,這場罷駛行動,除了讓的士司機白白損失收入外,還能帶來甚麼?

香港的士服務仍然有不可取代的價值,一舉手便能截車,這種便捷性是網約車無法完全取代的。然而,行業長年累積的拒載、揀客、劏客問題,才是市民選擇網約車的真正原因。

與其對抗市場變遷,不如思考如何提升服務,讓市民心甘情願選擇的士,而不是被迫依賴政府保護。這場罷駛,最終將成為行業的轉折點,還是自我毀滅的導火線?或許,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相關文章:

車公靈籤「貴人相助」 香港能否借ComplexCon x NJZ翻身?|梁偉聰

DeepSeek引發中國科技股重估|曾淵滄

赤子城食正AI熱潮 有餘未盡|唐牛

獅王發威重返16年前高位 到底滙控在升甚麼? 李聲揚:早在DeepSeek爆紅前已強勢

五索與馬氏三兄弟|周顯

財爺須出狠招開源節流|曾智華

晶片限制促成DeepSeek崛起|張湖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