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婦買蟹被抓傷發燒入ICU 揭染食肉菌須截肢保命 專家指現2症狀速求醫 死亡率達30%
發佈時間:17:59 2024-07-10
食肉菌/壞死性筋膜炎|去街市買蟹竟演變為截肢保命?本港每年平均有十多宗由創傷弧菌引起的壞死性筋膜炎(又稱「食肉菌感染」)感染個案,約半數壞死性筋膜炎的病人須接受截肢手術,死亡率高達30%。多數病人表示發病前曾接觸(例如處理或清洗)生的海產,或曾被魚蝦蟹等活海鮮割傷。
買蟹被抓傷發燒入ICU 揭染食肉菌截肢保命
以下是其中一宗食肉菌感染個案。事主陳太如常去街市買餸,意外被蟹螯抓傷了小腿。回家後,因沒好好處理傷口,傷口在24小時內急速惡化,組織發黑壞死,她身體狀況亦急速變壞,體溫上升至攝氏40度攝氏,血壓下降,需要入住深切治療部。醫護人員在傷口發現了創傷弧菌, 診斷為「壞死性筋膜炎」,最後要截肢保命。
【同場加映】4種海鮮容易引致食肉菌感染
食肉菌感染(壞死性筋膜炎)致病原
壞死性筋膜炎可由多於一種細菌引致,包括創傷弧菌、雷伯氏桿菌屬、梭菌屬、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和嗜水氣單胞菌。近期引起關注的日本「食人菌」 (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Streptococcal toxic-shock syndrome STSS),其致病原是「甲類鏈球菌」(GAS)。甲類鏈球菌引發的傷口感染也可以導致壞死性筋膜炎,嚴重的個案可導致休克、多重器官衰竭以及死亡。
創傷弧菌是一種自然存在於和暖海水的革蘭氏陰性細菌,在夏天溫暖的海水較為活躍。創傷弧菌可藉由食物或傷口造成感染。進食生的或未經煮熟的受污染海產或傷口接觸到海水的人士,包括處理生的海產時遭割傷和有外露傷口等,也可能受感染。
壞死性筋膜炎徵狀 出現2症狀速求醫
壞死性筋膜炎的患者可能會感到四肢或軀幹疼痛或腫痛。受感染的皮膚可能出現發熱及紅腫情況,這些症狀會快速擴散。此外,患處可能會有潰瘍、水疱或黑點。患者亦可能會發燒、發冷、疲倦和嘔吐。感染會沿著血液供應較少的筋膜迅速蔓延,並在血管內形成血栓,導致皮膚、皮下組織、筋膜壞死。
食肉菌感染的特徵:
- 傷口或許很小,但傷口劇痛與傷口大小不成正比,病人亦會發高燒,精神狀態下降,若發現這些病徵應盡快於幾個小時內求醫。
- 如果傷口紅腫範圍短時間內(幾小時內)擴散及發黑應該盡速求醫。可為傷口拍照紀錄傷口感染範圍, 以供醫護人員參考。
預防感染食肉菌/減低風險的方法
無論是健康或高危人士,也有可能從外露的傷口造成嚴重的創傷弧菌感染。長期病患者(尤其是肝病)感染創傷弧菌後,可引發致命疾病,故只應進食徹底煮熟的海產。為減低受感染風險,要留意以下事項:
- 身體有傷口時,避免接觸海水或在海中游泳。
- 避免進食生或未經徹底煮熟的海產。
- 食物從業員或街市商販在處理海產時應戴上保護手套和避免傷口外露。
- 處理生的海產時使用保護衣物(如手套)及蓋好傷口。
- 處理生和熟的海產之間要徹底洗淨雙手。
- 如被生的海產所傷,應以肥皂和水盡快清洗傷口。如出現感染症狀(例如皮膚紅腫、疼痛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應立即就醫治療。
撰文: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助理教授 林詠權博士
------
相關文章:
生蠔毒素|男子海鮮檔食生蠔 一周後皮膚壞死不治 忽略4事恐24小時內喪命
食用安全|女子食海鮮後發燒器官衰竭亡 7類人最高危易染食肉菌
食用安全|被魚骨刺傷後果超恐怖 男子險截肢喪命 4類人最高危
食肉菌|男子旅遊染食肉菌截肢保命 食生蠔也會出事? 10招防食肉菌感染
食用安全|港男摸瀨尿蝦受傷留恐怖傷口 食海鮮染食肉菌恐截肢(附食用貼士)
日本爆「食人菌」疫情 甲型鏈球菌可致肌肉壞死 48小時內可致命 6類人風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