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香口膠8分鐘釋94%微膠粒 研究揭長期吃恐吞數萬微膠粒 或增患癌不育風險!

更新時間:18:23 2025-03-28 HKT
發佈時間:18:23 2025-03-28 HKT

不少人日常都愛吃香口膠提神,不過有研究發現只需咀嚼香口膠短短8分鐘,香口膠就會釋出94%微膠粒。如長期進食香口膠,身體恐攝取數萬微膠粒。過去曾有研究指,如身體吸收過量微膠粒,或增患癌及不育風險!

咀嚼香口膠8分鐘釋94%微膠粒 長期吃恐吞數萬微膠粒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工程學教授Sanjay Mohanty及研究生Lisa Lowe今年3月在美國化學學會(ACS)春季會議上發表了上述研究。他們表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無數塑膠,據估計每年吸收數以萬計的微塑膠(尺寸約在1µm - 5mm之間),包括通過飲食攝取到的。而過往的動物研究和人體細胞研究表明,微塑膠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當中,他們發現長期吃香口膠亦恐有「吞膠」風險:

常吃香口膠恐「吞膠」?

 

研究有何發現?

研究指,香口膠是由橡膠基底、甜味劑、調味劑和其他成分製成。為提供適當的咀嚼效果,天然香口膠使用植物性聚合物,例如糖膠樹膠或其他樹汁,而合成香口膠產品則含有石油基聚合物。因此,研究人員想要確定,當一個人咀嚼口香糖時,會攝取多少微塑膠。

研究人員表示,市面上比較常見的是合成口香糖,然而它們的成分表上並沒列出任何塑膠成分,只是使用了「口香糖基底」的字眼。因此,他們假設咀嚼合成口香糖中有機會釋出更多的微膠粒。研究人員在市面上購入了10個品牌的香口膠,其中5款是合成產品,另外5款由天然成分製成。研究再統一由一個人咀嚼每款香口膠,再收集其唾液進行分析,結果發現:

  • 無論咀嚼合成或天然香口膠時,釋放的微塑膠數量相近。兩者主要釋出4種聚合物:聚烯烴、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醯胺和聚苯乙烯。其中含量最豐富的是聚烯烴,這是一類包括聚乙烯和聚丙烯在內的塑膠。
  • 1克口香糖平均會在唾液中釋放100個微塑膠,可能會被人體攝入,個別產品每克更可釋放超過600個微塑膠。香口膠94%的微塑膠是在咀嚼後的前8分鐘內釋放的。

每塊香口膠的重量約為2至6g,意味著大塊的香口膠可釋放多達3000個塑膠顆粒。即使是小塊的香口膠,每年咀嚼160至180塊,仍可能攝入約30000個微膠粒。由於所使用的儀器和技術原因,該研究只能檢測出寬度為20µm或更大的塑膠微粒,唾液中可能含有較小的微塑膠(例如納米塑膠)未被檢測得到,需要進一步研究來評估。

如何吃香口膠 減「吞膠」風險?

不過Sanjay Mohanty強調,與人們透過其他方式吸收到的微塑膠數量相比,透過香口膠攝入的微塑膠量其實相對微不足道。不過如果想減少接觸香口膠中的微塑膠,應該長時間咀嚼同一塊香口膠,而非經常更換新香口膠。

未參與此研究的英國樸茨茅夫環境與生命科學學院大學的研究員David Jones接受《CNN》訪問表示,對調查結果一點都不感到驚訝:「我們每年不知不覺就會吸入、攝入和喝下大約25萬個顆粒。」針對研究結果,美國全國糖果協會發聲明表示:「口香糖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可以安全食用」,並補充指,其協會的公司會員只採用已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批准的成分。

日常飲食不可避免微塑膠?恐致患癌及不育危機

研究人員在市面上的口香糖驗出了聚烯烴、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醯胺和聚苯乙烯。根據本港食安中心資料,這幾種塑膠物料常用於即棄膠樽、奶類和乳酸飲料瓶、即棄外賣盒等食物接觸產品。

微塑膠即是微細的塑膠,可能會污染環境及危害海洋生態,甚至會進入食物鏈,被人體攝取。歐洲食物安全局把微塑膠界定為大小介乎0.1至5000µm之間的不規則形狀塑膠混合物,可微小如某些細菌,也可大如1顆黃豆。

在海洋環境中,可發現不同源頭產生的微塑膠,既有來自磨砂皮膚護理產品等的微小顆粒,也有從大件塑膠廢料分解出來的碎屑。早前美國有研究團隊曾發現,平均每公升樽裝水就有24萬粒塑膠微粒,多達90%是納米塑膠微粒。團隊警告,人體若吸收過量,可能有患癌及不育等風險。

資料來源:《CNN》《Eurekaler》食安中心

延伸閱讀:1個茶包恐釋數十億微塑膠?6種茶包材質大比拼 怎樣沖茶免吞毒?

---

相關文章:

1公升水含24萬塑膠微粒!飲水前2步驟可去除90%微塑膠 減致癌不育風險

常用外賣盒患心血管病風險增13% 研究揭裝2種食物最高危 恐釋250億塑膠微粒

1種飲水習慣恐致大腸癌!腸道毒物多3.4倍 連大腦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