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髮超過這次數 乳癌風險大增30% 醫生教6招安全染髮

更新時間:18:28 2025-04-16 HKT
發佈時間:18:28 2025-04-16 HKT

不少人都有染髮習慣,但原來當中暗藏致癌風險!有醫生提醒,如果有經常染髮習慣,至少會增加4類癌症風險,其中患乳癌機率更可大增30%。對於素有染髮習慣的人士,他建議可注意6招安全染髮,當中包括必用一種染髮劑。

經常染髮可致5大健康危害 增患4大癌症風險

重症科醫生黃軒在Facebook專頁撰文指,染髮劑的影響不只停留在頭髮表面,還可能深入影響健康,刺激皮膚,甚至增加患癌機率:

經常染髮如何傷害健康?

經常染髮5大傷害:

1. 頭髮受損

染髮和電髮產品會讓頭髮變得乾枯、脆弱,可能導致「甩頭皮」或脫髮。長期使用可能損害毛囊,導致頭髮越來越細,甚至掉光。有研究顯示,每月染髮者的髮絲強度降低達40%。

2. 皮膚過敏

有些人在染髮或燙髮後,頭皮會紅腫、發癢,甚至起水泡,這是因為產品中的化學成分(尤其是PPD)會對皮膚造成刺激。

3. 肝臟負擔

染髮劑裡的化學物質,例如苯類化合物,可透過頭皮進入血液後,長期累積可能損害肝功能。

4. 重金屬中毒

一些劣質染髮劑或含有鉛、汞、砷等重金屬,長期使用可能對身體造成慢性傷害。

5. 增加罹癌風險

美國哈佛大學一項長達36年的研究發現,頻繁染髮可能與多種癌症有關,包括皮膚癌、乳癌、卵巢癌和霍奇金淋巴瘤。

染髮常見10大有害成分

黃軒醫生提到,在染髮產品中常含有以下對人體有害的化學成分,可能導致皮膚刺激、過敏反應、荷爾蒙干擾,甚至增加潛在致癌風險。

1. 對苯二胺(PPD)

  • 功能:永久染髮的主要染料前驅物。
  • 健康風險:屬於強烈致敏物,可引致接觸性皮膚炎,使皮膚紅腫癢痛,更是疑似致癌物。

2. 對甲苯二胺(PTD)

  • 功能:PPD的替代品,可能減少過敏但仍有風險。
  • 健康風險:仍具致敏性,可能刺激眼睛和皮膚。

3. 阿摩尼亞(Ammonia)

  • 功能:幫助染劑滲入髮絲。
  • 健康風險:刺激眼睛與呼吸道,長期吸入可能影響肺部健康。

4. 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

  • 功能:氧化劑,固定染料色澤。
  • 健康風險:高濃度可能刺激皮膚與眼睛。

5. 硝基對苯二酚(Nitre R phenylenediamine)

  • 功能:染料成分之一。
  • 健康風險:可致皮膚與眼睛刺激。

6. 間苯二酚(Resorcinol)

  • 功能:幫助染劑形成色澤。
  • 健康風險:屬於荷爾蒙干擾物,可能影響甲狀腺功能。

7. 鉛醋鹽(Lead acetate)

  • 功能:某些深色染髮產品中使用的色素。
  • 健康風險:是已知致癌物,已被歐盟禁用。

8. 4-氨基-2-羥基甲苯(Amingmethyl Propanol)

  • 功能:調節pH值。
  • 健康風險:在高濃度下可能刺激皮膚與眼睛。

9. 對硝基苯酚(p-Nitrophenol)

  • 功能:染色輔助劑。
  • 健康風險:可通過皮膚吸收,具有毒性。

10. 硼酸

  • 功能:作為產品穩定劑或防腐劑,有指能緩解PPD過敏,但缺乏科學證據支持。如果對PPD過敏,應完全避免使用含PPD的產品,而非依賴硼酸來中和反應。

染髮注意6件事更安全 減致癌/皮膚刺激風險

黃軒醫生提出6大染髮建議,同時兼顧美髮及健康:

1. 控制染燙次數

染髮次數越多,風險就越大。上述哈佛大學研究證實,每年染髮超過5次者,乳癌發生率增加30%。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毒理學團隊建議,如果必須染髮,選擇「半永久染劑」並縮短停留時間,可以減少60%化學物質的吸收。

2. 隔開染髮電髮時間

染髮和電髮不要同時進行,最好相隔2周以上,給頭髮和頭皮一點喘息空間。

3. 避免接觸頭皮

塗染髮劑或燙髮劑時,盡量避免碰到頭皮。

4. 慎選產品勿混用

不同品牌的染髮劑混在一起可能產生有害物質,增加過敏風險。另建議選擇天然染髮劑,顏色來自指甲花、靛藍、決明子、紅菜頭、咖啡和其他植物成分,避免接觸到傳統染髮劑中常見的氨、對苯二胺、間苯二酚、過氧化物等刺激性化學物質。

5. 敏感肌膚保護措施

頭皮容易敏感的人,可以先在髮際線塗點乳液或凡士林來保護皮膚。

6. 清洗乾淨

染完頭髮後多洗幾次,避免化學成分殘留在頭皮上。

每年可以染髮多少次?4類人忌染燙頭髮

黃軒醫生指,染髮的安全性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染髮劑類型、個人健康狀況、過敏史及染髮頻率。關於每年染髮的安全次數,科學界目前尚未給出明確的數字。不過由於研究顯示,每年超過4至6次的染髮與癌症風險增加相關,因此1年內染髮不超過4次,是一個相對安全的範圍。而且相隔3個月染一次,既能滿足美觀需求,也可以減少化學成分在體內的累積,降低對頭皮和健康的影響。

然而,有些人因為身體狀況,染髮或電髮可以導致更大的健康風險,因此應盡量避免這些美髮行為:

  • 過敏體質者:容易出現皮膚反應。
  • 肝病患者:別再加重肝臟負擔。
  • 血液病患者:化學物質可能加重病情。
  • 孕婦和哺乳期媽媽:染髮劑可能影響胎兒或寶寶健康。

使用天然染髮劑一定安全?

本港消委會曾對市面上26款聲稱成分為「天然」、「草本」、「植物成分」或「有機」的染髮劑進行安全檢測,結果發現有超過六成的樣本含有致敏物質或重金屬,可能會引致接觸性蕁麻疹、支氣管痙攣、腎中毒等併發症。

消委會亦建議,選用染髮劑應注意以下7大原則,以減少對皮膚的刺及致敏風險:

  • 使用染髮劑前應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成分列表及含量說明,按建議的駐留時間使用,避免逾時。
  • 專業用染髮劑的用法說明較複雜,應避免自行選用。
  • 染髮前先進行皮膚敏感測試。皮膚過敏人士應避免使用含PPD或PTD的染髮劑,如有必要,可考慮選用濃度較低或顏色較淺的型號。
  • 在髮際、耳朵、額頭、頸項塗抹凡士林,有助減低染髮劑刺激皮膚的機會。
  • 染髮前不要弄濕頭髮,染髮時亦不要自行加熱、用保鮮紙包裹頭髮等,會增加致敏風險。
  • 佩戴手套塗抹染髮劑混合物,減少皮膚直接觸及染髮劑。
  • 皮膚病患者、頭皮有傷口人士、孕婦及哺乳中的婦女暫不應染髮。 

資料來源:黃軒醫師 Dr. Ooi Hean消費者委員會

延伸閱讀:日本《LDK》實測20款深淺染髮劑 6款獲A級 花王/Salon de Pro/L'Oreal哪款最好用?

---

相關文章:

常染頭髮恐致膀胱癌?染之前忌搔頭?世衛教5方法減低染髮中毒風險

女子1年染髮2次頭頂刺痛揭患癌 染髮出現7種情況恐中毒癌變

29歲女狂脫髮 用「生髮神器」變肝中毒入院 醫生揭原因 有4症狀即求醫

消委會洗頭水推介名單|44款含二噁烷致敏防腐劑 推介16款安全洗頭水 50惠施巴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