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使用水樽釋有毒物質!裝這8種飲品恐成細菌溫床 如何正確清洗避風險?

更新時間:18:36 2025-04-24 HKT
發佈時間:18:36 2025-04-24 HKT

水樽水壺要每日清洗嗎?有營養師表示,使用水樽時如忽略或做錯3件事,容易導致細菌滋生,甚至釋出有害物質,污染水樽內的水或飲品,飲用後就會影響健康,當中有些飲品原來並不適合用水樽盛裝。

這樣使用水樽超錯!裝8種飲品恐成細菌溫床

營養師高敏敏在Facebook專頁撰文提醒,如果飲水容器有問題,即使日日喝夠水,身體也不會變得健康。使用水樽水壺有很多容易忽略的小細節,長期做錯了,導致細菌或毒素累積,恐損害健康。

不當使用水樽水壺如何影響健康?

 

1. 選錯材質

很多人為了環保會重複使用即棄膠樽來裝水,但其實「1號塑膠」(PET / PETE),若長期使用可能會釋放有害物質,而且表面容易藏污納垢,瓶口太細也不便於清潔。

建議優先選擇玻璃、不銹鋼或陶瓷塗層的水樽水壺:

  • 玻璃水樽是最安全的選擇,既不會釋放有害物質,也不易殘留氣味或色素,但比較重身且容易碎。
  • 不銹鋼水壺比較耐用且保溫效果好,但購買時要確認是食品級不銹鋼(304或316),如果是劣質材料可能含重金屬。
  • 有陶瓷塗層的不銹鋼水瓶,能夠避免金屬直接與飲品接觸,減少金屬異味。

如果要使用膠水瓶,建議選擇5號塑膠(PP)或7號塑膠(PC),材質較耐熱和耐用。但仍要避免長時間放在車內或太陽直射的高溫環境。

2. 放錯飲品

  • 咖啡、茶、中藥:含有單寧酸與色素,容易在水樽內留下污漬,時間久了會變黃或變黑,很難洗淨,還會變成細菌的溫床。
  • 牛奶、豆漿、拿鐵咖啡: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與糖分,如果喝完沒有立即清洗,殘留物會迅速變質並滋生細菌。
  • 果汁、碳酸飲品:含有機酸和糖分,容易殘留在瓶內,可能會破壞塗層,也不容易清洗,導致細菌滋生。

3. 洗不乾淨或沒晾乾

很多人認為水樽如果只用來喝水,就不用每天清洗,其實是錯誤的。水樽應該每天至少清洗一次,洗水樽應使用溫熱水加洗潔精,並使用軟毛刷。注意邊角位、瓶蓋與飲管,這些都是最容易藏污納垢的地方,樽蓋內的矽膠圈也記得要拆下來洗,避免滋生黴菌。洗完要倒置晾乾,避免濕氣促進細菌繁殖。

資料來源:高敏敏 營養師

延伸閱讀:女子用保溫杯泡養生茶 竟炸爆天花板 裝9種飲品恐中毒傷身

---

相關文章:

消委會隨行杯|18款大比拼4款最高分 保溫/保冷/防漏/吸管功能 THERMOS/Starbucks不是最高分?

腦退化症患者大腦微膠粒含量高6倍 醫生警告3大行為恐吞膠 扭開樽蓋也中招!

1種洗水樽方法等於吞細菌 比馬桶髒40000倍!醫生教最佳清洗方法

飲翻煲水會致癌?營養師教1步驟除致癌物 4招清走水煲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