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治療方案應如何決定 克服選擇困難與恐懼  

更新時間:12:00 2021-11-24 HKT
發佈時間:12:00 2021-11-24 HKT

人生就是不斷在選擇,但有些人面對選擇時會糾結不已,擔心可能做完決定又後悔,這就是常聽到的「選擇困難症」或「選擇恐懼症」。尤其當確診癌症,患者要選擇那種治療方案、服食哪種藥等,就好像在分叉路口,向左或是向右 ?


外國人很愛做決定,但本地人卻相反,很愛「別人」幫忙做決定,這可能與文化差異有關。我接觸過外國病人很喜歡有選擇權,醫生會搬出各種方案,他們會因應自己的情況及喜好作出決定,無論對與錯,別人要尊重他們的選擇。至於本地病人一般在聽取醫生分析不同方案的好與壞後,仍不知所措,很希望醫生幫他們選擇,因為「驚揀錯」。


曾經有病人在決定進行局部乳房切除手術後,腫瘤化驗報告並不理想,腫瘤特性較當初抽針的化驗報告來得較惡,於是她擔心自己是否選擇錯誤。當初是否要全乳房切除,才能一勞永逸徹底治療?事實上,這根本不是局部或全乳房切除手術的問題,因為兩種手術同樣是將癌腫切除,只是當知道腫瘤較預期惡,便要加倍治療,例如用上標靶藥。


不少人仍誤以為全乳切除術較能有效根治乳癌,但醫學研究結果已發現,早期乳癌患者接受全乳切除手術,或是局部切除術合併放射性治療,兩者的存活率相當。因此患者應根據自身腫瘤特性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


乳癌患者在治療上往往要作出一些重要決定,除了手術應該是全乳或局部切除外,選取哪種化療藥、化療次數是多少、選用哪種荷爾蒙藥等,都需要作出不同抉擇。相對一些細菌感染的急症,乳癌手術在時間上是沒有迫切性。舉例說,盲腸炎延誤治療茲事體大,它可引致腹膜炎,差點會性命不保,所以要立即動手術。乳癌手術容許病人有時間考慮清楚,切記不要在未完全接受患乳癌的事實,又在驚魂未定時便作出決定。若果對於相關決定仍有疑慮,作為醫生是會幫助病人清除心裏的障礙。


接受全乳切除的病人,多數不用輔助電療,可考慮在手術後即時或稍後時間,以植入物或身體其他部位的組織,進行乳房重建。至於乳房保留手術多與腋下淋巴切除手術一併進行,手術後再接受電療,以清除乳房內的隱性腫瘤及減低復發機會。無論決定採取手術,患者都不要往後望,應記着哪個決定是按當時的環境和情緒等多項因素而作出的,千萬不要在手術後終日想着「當時應該怎樣」,又或「早知道就……」,因為這些想法是無補於事。



文:熊維嘉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