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台200磅男患中度脂肪肝只靠運動改善 10年後肝臟纖維化

更新時間:18:06 2022-06-20 HKT
發佈時間:18:06 2022-06-20 HKT

平日飲食高脂肪、高膽固醇,很可能引起脂肪肝。台灣一名身高1.65米、體重達98公斤的壯年男子約10年前接受公司體檢,並證實患有中度脂肪肝,然而當時他不以為意,認為只要靠運動即可改善情況,因此未有求醫;近日他因身體不適再到醫院檢查,竟發現肝臟已纖維化。

台灣資深護理師陳麗華本月11日在健康節目《健康2.0》中分享相關個案,指該名男子約10年前接受公司安排的體檢,報告顯示他患有中度脂肪肝,不過他對此不以為意,認為只要多運動,3個月後即可改善情況,因此未有求醫。

雖然男事主其後每年的體檢報告,均顯示肝臟指數異常,但由於身體無嚴重不適,他仍未有理會,「沒關係,反正每年都一樣」。直至公司近日再次安排體檢,並強制他到醫院做檢查,才發現其肝臟已經纖維化。

台灣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許秉毅表示,當肝細胞中油脂含量過高,大於5%時就會被判定為「脂肪肝」,而脂肪肝又分為3級,輕度脂肪量約為5%至10%,中度是10%至15%,重度則超過30%;當肝細胞囤積越多脂肪,很可能引致肝臟發炎,日後更會演變成肝硬化,呼籲民眾不要忽視。

改善脂肪肝從飲食入手 注意糖分攝取

非酒精性脂肪肝(簡稱脂肪肝)是指一系列與肝臟細胞積聚過多脂肪(超過肝臟容積的5%)有關的肝臟疾病,而積聚脂肪的成因與過量飲酒或其他繼發性因素(例如藥物或先天性代謝缺陷)無關。

脂肪肝屬常見都市病,香港中文大學曾發表報告,指全港有逾四分之一成年人患脂肪肝。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減重是重要一環,方法離不開飲食和運動,飲食的基本原則是低脂肪和低膽固醇,還要小心含糖飲料,因為過量果糖會在代謝過程中轉化為脂肪,積聚在肝臟。

立即下載 |全新《星島頭條》APP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