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歲翁曾腦梗塞 每日做1事中風8年行得走得!死亡率減80%
發佈時間:19:00 2025-01-10
【中風/腦血管/腦梗塞】中風後一定行動不便?一名曾經腦梗塞中風的78歲伯伯,聽從醫生建議每日都做1件事復健,最終病情好轉,成功行得走得,活動自如。有研究指,這種復健訓練更可讓中風患者的死亡風險降80%。
老翁每日做1事 中風8年行得走得
小紅書博主「閒聊北京」在北京街頭訪問到一位78歲伯伯,伯伯表示8年前突然腦梗塞(缺血性中風),經治療後雖成功保命,但手腳變得不靈活,行動不便。醫生當時建議他多走路、多說話來復健。
伯伯在訪問中自豪指,自己在過去8年每天都會獨自出門到公園散步,多年的堅持讓原本冰涼的四肢變溫熱、手變得靈活。當走到疲累時,就待在原地曬太陽休息,之後繼續散步,步行的路程亦從初期只能走10米、20米,慢慢進步至可一次過步行逾1小時。
對於會否擔心自己散步時不慎摔倒,伯伯表示自己幾乎認識公園每一位做運動的老人,又指自己有時亦會在公園抓30下單槓,順便活動一下自己頸椎。伯伯指,每天堅持散步的秘訣就是別偷懶,目前他每天早上都會出門散步,中午回家吃飯,休息一個多小時後再出門散步。
此外,當初醫生還交代他要多說話,因此伯伯常與人對話,並會讀報紙練習,他表示:「要多說話,否則腦袋便麻木了,漸漸便會說不上話。」原本行動不便的他,現在甚至已能自行洗晾衣服,連5000元人民幣(約5306港元)的看護費也可以節省下來。
除活動身體外,伯伯每天早餐也會吃粥、饅頭、雞蛋和牛肉,強調牛肉比豬肉更對健康好。他最後總結指:「這病(中風)你得走,走完了就行了!」
每周步行達這時數 中風死亡風險減80%
對於步行有助中風後復健的好處,美國神經學會《Neurology》期刊於2021年8月曾刊登一份研究,研究分析近10萬人的體能實驗數據後發現,中風患者如果可每周步行(或從事園藝活動)3至4小時,或每周騎單車2至3小時,可為健康帶來以下好處:
- 早死風險能下降54%
- 對75歲以下的中風患者來說,死亡風險可降達80%
為何會腦缺血/腦出血?死亡率有幾高?
據本港醫管局資料顯示,中風的醫學名稱為「大腦血管疾病」,當腦部的血液供給因某些原因而減少或阻斷,令腦細胞突然缺氧,數分鐘內可令腦細胞損壞而失去功能,進而令該部份腦細胞所支配的身體功能受障礙。
中風是嚴重的內科急症,3個月內的死亡率大概是30%。因應其成因的不同,醫管局表示中風主要分為缺血性及出血性兩大類。
1. 缺血性中風成因
- 因腦血管栓塞引致,較為常見,超過7成的中風屬此類。腦血管的粥樣硬化,令腦部動脈中形成血栓;或是在心或頸大動脈所形成的栓子,游離到腦血管,阻塞血流。而心臟其他疾病包括心律不齊、心瓣問題以及冠心病皆可導至中風。
2. 出血性中風成因
- 因腦內血管爆裂出血引致, 多與長期性的高血壓有關; 亦有是腦組織表面的血管爆裂,這與先性的腦血管病變有關,血流入蜘蛛網膜下腔(腦組織與頭骨間位置)壓迫腦組織,且出血後血管收縮,令血流進一步減少。
中風患者有何症狀?嚴重恐癱瘓喪命?
據本港衞生署資料,中風患者事前通常沒有任何病徵,但當病發時會突然出現以下徵狀及影響:
- 身體變得虛弱,臉部、手臂或腿部感到麻痺及/或顫動
- 半身不遂
- 說話不清或失去說話能力
- 嘴歪眼斜
- 視力模糊不清
- 吞嚥困難
- 頭部劇痛
- 行動不穩或跌倒
- 大小便失禁
- 流口水
這些都是突發的中風急性病徵。如延誤診治,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減低康復的機會。而中風所造成的影響,主要視乎腦部受損的位置及範圍而定。中風可能會令患者永久喪失活動能力(如癱瘓),甚至致命。
如何保護血管預防中風?
要預防中風,衞生署建議可透過以下方法確保心臟及血管健康,減低中風的風險:
- 不吸煙
- 保持均衡飲食,進食低脂肪食物及減少進食含高鹽量的食物
- 減少飲酒
- 定期做適量的運動
- 控制體重
- 爭取充足的休息,避免精神緊張
- 定期檢查身體,控制血壓的水平(最少2年1次)
延伸閱讀:冬天易中風!吃番薯可預防?6類食物防腦中風 喝這飲品也有效
資料來源:閒聊北京@小紅書、醫管局、衞生署、《Neurology》
---
相關文章:
冬天天氣冷長者血管易出事!早上要賴床?做這6件事防中風心臟病
5大指標自測中風/心臟病風險!1類人提早發病率高562% 60歲前已中招
午睡超過這時間 恐肥胖/高血壓 中風率高37%!飯後勿立即睡?
中風症狀丨港大第4大死因 6大指標自測中風早期徵兆 易頭暈要小心
101歲醫生仍自己煮飯 公開3大長壽秘訣 6歲起常吃1種魚 研究證防三高中風
63歲港男中風常做1運動 2個月後自由走動 專家教病患者運動4大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