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心臟病難預測?醫生教2招自測 握拳30秒知風險
發佈時間:18:11 2025-04-03 HKT

心臟病、中風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致死率高。這些心血管疾病看似難以預測,不過有醫生分享可以透過觀察身體2個部位,自測身體的心血管健康情況,有助及早愛現心臟病、中風等病。當中包括只需握拳30秒,就可大約知道身體的心血管病風險!
中風/心臟病難預知?醫生教2招自測
據心臟外科醫生黃竣暘在節目《健康零距離》分享指,心肌梗塞、冠心病、中風、主動脈剝離等全都發生在心臟及血管範圍,因此都可算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種。而心臟是身體的能量來源之一,血管則負責輸送血液到每個器官,只要心臟及血管發生問題,就有機會連帶影響到其他器官。
想了解自己的血管健康,除了到醫院做檢查,黃竣暘醫生亦建議可透過觀察身體2個部位,簡單自測自己的心血管健康狀況:
如何自測血管健康?
2招自測血管健康:
1. 手掌
- 首先用力地握拳,維持30秒後再打開手掌,觀察變白的掌心,能否在3秒內回復紅潤。如果掌心回復紅潤的速度較慢,甚至維持蒼白,則要特別留神身體或有機會出現心血管疾病風險。
2. 雙腳
- 首先躺在床上,嘗試抬高其中一隻腳約1分鐘。如腳部血液循環不佳,腳部膚色可能會逐漸變白,腳部血管有機會出現阻塞狹窄問題。
如何測試中風風險?3步驟可自測
除了血管健康外,神經科醫生許凱程亦在節目中分享指,中風亦可透過以下3個步驟自測:
- 舉手:查看身體有否出現單邊肢體無力。
- 微笑:檢查臉部表情有沒有對稱。
- 說你好:留意聲音是否沙啞,或出現發音困難、講不出話等症狀。
許凱程醫生指,如自測期間出現上述情況,有可能是出現中風的徵兆。
相關文章:心臟病年殺7200港人 專家教多吃9種護心食物 這種穀物助降血糖/降膽固醇
2大常見心血管疾病:中風/心臟病
心臟健康受損恐引發中風和心臟病,隨時可奪命,注意以下徵兆及症狀:
中風常見症狀
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中風患者一般會出現以下症狀:
- 身體變得虛弱,臉部、手臂或腿部感到麻痺及/或顫動、半身不遂、言語不清或失去說話能力、嘴歪、眼斜、視力模糊不清、吞嚥困難、頭部劇痛、行動不穩或跌倒、大小便失禁、流口水。
- 嚴重者更可能會昏睡,甚至死亡。
心臟病常見症狀
據本港衞生署資料,心臟病泛指各類與心臟有關的疾病(例如冠心病、心肌梗塞)。其中,最易引致死亡的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病)。當膽固醇層在心臟冠狀動脈內壁積聚,令動脈管腔收窄,導致心肌血液供應減少,從而形成冠心病,常見症狀包括:
- 心肌梗塞(心臟病發):病人在心臟病發時,心絞痛的程度會加劇,時間也會延長。休息或服用心臟藥物後心絞痛仍然持續。
- 心絞痛:患有冠心病的病人往往會在劇烈運動後或情緒激動下產生心絞痛,病人胸前感到壓迫性的痛楚,有如被大石壓着,疼痛可擴散至手臂、肩膀、頸部和下顎,休息數分鐘後可能會好轉。
- 呼吸困難:因心肌得不到足夠血液,病人在活動時會感呼吸困難及疲累。
- 其他症狀:心悸、暈眩、出汗、噁心和四肢無力。
延伸閱讀:睡覺打鼻鼾恐心臟衰竭/中風?9大生活習慣易傷心臟 「冇朋友」亦高危?
---
相關文章:
做30秒就可防心臟病!5個超簡單動作保護心臟 腳趾郁一郁已有效
第3大殺手心臟病!5種飲食法最能保護心血管!純素/低脂/低醣哪種最好?
1種食油可防中風心臟病 如同藥物級別!醫生揭吃錯這種 內臟脂肪高3倍
5種水果對心臟最好 更降血壓/降膽固醇/護腸胃 提子要吃這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