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高鈉多鹽易中風!專家推介護血管必吃4類食物 逆轉中風危機
發佈時間:17:52 2025-04-24 HKT

飲食常重鹽重口味,恐增中風的風險。要預防中風,有專家建議可以一些天然食品代替日常用鹽,有助促進血管健康,逆轉中風危機。
常吃1種調味料增中風機率
根據外媒SciTechDaily報道,美國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營養學教授荷西奧多瓦斯(José M. Ordovás)指,鹽是導致中風的主要元兇之一,由於鹽的主要成分是鈉,雖然鈉調節體內的液體平衡的功效,但攝取過多鈉會使身體滯留水分,令血壓提升,增加血管破裂或形成腦血栓的風險。Ordovás指,要逆轉中風危機,日常不妨可多吃以下食物:
逆轉中風危機的食物⬇⬇⬇
如何透過飲食預防中風?
José M. Ordovás建議,可用新鮮香草和辛香料取代鹽。另外,他指出加工食品或零食通常含有大量的糖、鹽和脂肪,並添加了防腐劑、人工香料和色素等成分,用更健康的食物取代飲食中的一些超加工食品,是改變健康狀況的好方法。他建議日常可用水果代替加工零食。至於甜點,可用黑巧克力代替雪糕,他強調預防中風的飲食並不意味著完全限制,但可減少攝取。
José M. Ordovás指,鉀是鈉的平衡元素;它可抗氧化、抗發炎,還有助降低血壓,對抗中風。José M. Ordovás推薦日常可從香蕉、牛油果和菠菜等食物中攝取鉀。雖然鉀有助放鬆血管、降低血壓,也不能完全抵銷鹽帶來的傷害,要降低中風風險的首要步驟是減鹽。
除了鹽之外,José M. Ordovás指,過量攝取膽固醇亦會增加中風的風險。高膽固醇會導致動脈內斑塊堆積,使動脈變窄,更容易形成血栓。如果血塊到達大腦,就會引起中風。健康的不飽和脂肪有助於對抗膽固醇,可以在特級初榨橄欖油、堅果、牛油果和富含omega-3的魚類中攝取。
纖維也能對抗膽固醇,Ordovás指,水果、蔬菜和糙米、藜麥和燕麥等全穀物都有助於維持心臟健康。他指,富含水果、蔬菜、健康脂肪和全穀物的地中海飲食是預防首次中風和復發性中風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即使是年齡較大、高風險族群,改變飲食習慣也能帶來顯著改善。
中風有哪些常見徵狀?
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中風指部分腦部細胞因腦部動脈「閉塞」或「爆裂」,得不到營養及氧氣而死去。中風患者事前通常沒有任何病徵,但當病發時會突然出現以下急性病徵:
- 身體變得虛弱,臉部、手臂或腿部感到麻痺及/或顫動
- 說話不清或失去說話能力
- 視力模糊不清
- 頭部劇痛
- 行動不穩或跌倒
如延誤診治,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減低康復的機會。中風所造成的影響,主要視乎腦部受損的位置及範圍而定,患者永久喪失活動能力(如癱瘓),甚至致命。
哪些人中風機率更高?
本港醫管局警告,不少危險因素可導致中風,以下人士應提高警覺,及早預防:
- 家族中有中風病歷
- 55歲以上人士:年紀越大,機會越高
- 高血壓:七成中風的發生與血壓高相關
- 血膽固醇過高:增加動脈粥樣硬化以致腦血管收窄的機會
- 吸煙:增加中風的機會,男性為3倍,女性為4.7倍
- 糖尿病:令中風機會增加4倍
- 肥胖
- 心血管疾病:曾患心肌梗塞、心房纖顫的病人,中風機會大大提高
- 腦血管瘤或腦血管壁過薄:出血機會相對為高
- 小中風:即「短暫腦缺血」:徵狀與中風相似,但時間短暫,持續約2至15分鐘,不會超過24小時。小中風可以是中風的先兆。
- 酗酒:令中風機會增加
資料來源:SciTechDaily、衞生署、醫管局
延伸閱讀:研究證地中海飲食法防4大癌症 肝癌風險低48% 醫生教多吃4物更有效
---
相關文章:
比地中海飲食更健康 最新研究證1種飲食法 降血糖/防腦退化更有效!
癌症專家公開防癌必吃9大食物 1類蔬菜功效強 這樣吃防3種癌
甚麼血型易患肝癌胃癌?公開4大血型患病及癌症風險 醫生教自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