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症狀|40歲女常吃水果致胸痛心肌梗塞險死 醫生揭1原因惹禍
發佈時間:17:46 2023-05-07
多吃水果也損害健康?有醫生分享病例指,台灣一名40歲女子每天也吃水果,自覺健康,惟有天突然胸痛和心悸,求醫後確診為心肌梗塞。醫生指出,該女子因為1個飲食習慣引發心血管疾病,並險些喪命。
常吃水果致胸痛 心肌梗塞險死
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生在節目《小宇宙大爆發》中表示,該名40歲女子上班期間,突然感到胸悶及心悸,送院檢查後證實為心肌梗塞,甚至需要進行支架置放手術。
血液報告顯示,該女子身體的三酸甘油脂指數達到500至600,比上限值150高出4倍。她表示,平時有吃蔬果的習慣,不明白為何引發心肌梗塞。劉醫生問診後發現,該女子患者平時未吃有足夠份量的蔬菜,但每天卻吃9份水果,以水果代替蔬菜。
【同場加映】急性心肌梗塞/心臟病發症狀 3部位疼痛須求醫
吃水果致心肌梗塞 醫生揭1關鍵原因
劉博仁醫生解釋指,該女子每天吃的水果多達9份,從水果所攝取的果糖含量太高,只能要由肝臟處理代謝,導致三酸甘油脂飆升,繼而增加動脈硬化的風險,最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劉醫生提醒,雖然健康飲食提倡多吃蔬果,但以水果來替代蔬菜是錯誤想法。他建議「多蔬少果」,多吃蔬菜,適量食用水果,才是正確的健康飲食觀念。
三酸甘油脂過高增心血管疾病
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三酸甘油脂是由甘油和脂肪酸合成。 體內大部份的脂肪組織是由三酸甘油脂構成。食物中的脂肪酸分「 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 」。過量進食「飽和脂肪酸」會令血液膽固醇升高,適量進食不飽和脂肪酸則有助降低血液膽固醇 。
雖然脂肪可供給人體熱量,幫助脂溶性維他命(A、D,E和K)的吸收,保護器官及製造激素。但若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過高,則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類食物增心肌梗塞風險
根據本港食安中心資料,含高飽和脂肪、反式脂肪的食物都會增加體內壞膽固醇水平,如果長期食用,會增加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
壞膽固醇:飽和脂肪(特性及食物例子)
壞膽固醇:反式脂肪(特性及食物例子)
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食物中常見脂肪的可分為「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2大類。前者攝取過量會增患心血管病等疾病風險,後者則可減膽固醇水平。
好膽固醇:不飽和脂肪(特性及食物例子)
延伸閱讀:心肌梗塞症狀 胸痛頭暈小心
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急性心肌梗塞 (AMI) 通常稱為「心臟病發」,是一種危及生命的疾病。它通常是由於動脈粥樣硬化和冠狀動脈血栓引起的,主要冠狀動脈阻塞會導致心肌急性壞死。
急性心肌梗塞典型症狀:
- 胸痛和胸部不適,有時會延伸到下巴和左臂。
- 其他症狀包括出汗和呼吸困難。
急性心肌梗塞非典型症狀:
- 例如消化不良和頭暈。有時,心臟驟停亦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的首發症狀。
延伸閱讀:心肌梗塞9大風險因素
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在2021年,心臟病在本港最常見致命疾病中居第3位。在因心臟病引致的6595宗登記死亡個案中,大部份(59%)為急性心肌梗塞(突發性心臟病)和缺血性心臟病。大部份心臟病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
一項國際研究指出,全球90%的心肌梗塞(突發性心臟病)病例是由9個可改變的風險因素共同導致:
延伸閱讀:冠心病9大成因 精神緊張可致病
衞生署又指,冠心病由個別或多種因素綜合所致,成因如下:
延伸閱讀:冠心病常見徵狀 易氣促流汗要小心
衞生署指,最常見的徵狀及病徵如下:
延伸閱讀:衞生署教預防膽固醇過高方法
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要預防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過高,以減低患上冠心病和中風的機會,便應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