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成因|女子毫無症狀突患胰臟癌 揭1因素增8倍風險 醫生教5招保命
發佈時間:19:58 2023-07-19
胰臟癌為本港第4位致命癌症,很多人確診時已到晚期,死亡率相當高,故一直有「癌王」之稱。有醫生分享案例指,一名女子事前毫無症狀,因一次檢查發現患上胰臟癌。醫生指出,有1類人罹患胰臟癌的風險高8倍,另外,有7大生活飲食習慣容易引發癌王,醫生教5招及早預防保命。
胰臟癌症狀|女子事前毫無症狀 一驗揭患胰臟癌
台灣胃腸肝膽科醫生林相宏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該名女子年約60歲沒有任何不適的症狀,最近接受胰臟內視鏡超聲波檢查時,發現胰臟長有一顆0.5cm的腫瘤,證實患上早期的胰臟癌。所幸及時發現,隨即接受手術治療即可解決。醫生亦透露,該女子已患糖尿病長達幾十年,血糖控制不穩。
該名胰臟癌患者的X光照片:
胰臟癌症狀|6大主要症狀 初期病徵不明顯
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胰臟藏於腹腔深處,在胃部與大小腸等器官後面,胰臟癌是入侵性強的癌症。由於在胰臟的惡性腫瘤生長緩慢,位置隱蔽,初期病徵並不明顯,因此不少病人到了癌症晚期才察覺病,因而耽誤治療,影響生存率。
醫管局指,若出現以下徵狀,有可能是胰臟癌徵兆:
相關文章:31歲男子患胰臟癌 醫生揭5大癌王症狀 無食慾降體重已高危
胰臟癌成因|1因素致胰臟癌風險高8倍 恐同時患肝癌大腸癌
林醫生指出,糖尿病是造成胰臟癌的高風險因素之一,高達八成的胰臟癌病患都有高血糖的症狀。而且,糖尿病患者多為50歲以上及肥胖人士,與胰臟癌的高危人士重疊。他亦指,50歲後患上糖尿病,有1%可能是因患上胰臟癌引起,風險會高於正常人的8倍。林相宏醫生表示,糖尿病亦會與其他癌症,如肝癌、大腸癌、乳癌有關,但胰臟癌相對上會比較危險。
【同場加映】糖尿病初期8大症狀
胰臟癌成因|11大因素易致癌王 7種生活習慣要避免
雖然胰臟癌難以發現,但林相宏醫生指出,有11大因素是引致患上胰臟癌的因素,當中包括7種習慣,並建議有以下因素的人士,應及早接受胰臟癌的檢查。
胰臟癌11大高危因素:
引發胰臟癌11大風險因素:
- 吸煙:風險增3倍
- 喝酒:風險增5.4倍
- 肥胖/缺乏運動:風險增5.4倍
- 喜歡吃高動物性油脂
- 常吃紅肉/加工肉
- 缺乏膳食纖維
- 胰臟結構異常
- 囊腫、胰臟黏液性腫瘤、胰管擴張
- 化學藥劑/重金屬或是粉塵環境
- 非O型血型者:風險增1-2倍
- 幽門桿菌感染:風險增2倍
胰臟癌高危一族|7類高危疾病恐致胰臟癌 風險最高增132倍!
除此之外,林醫生亦提醒,有7類高危疾病有可能會引致基因突變,引發胰臟癌:
高危疾病增加患胰臟癌風險:
- 家族性胰臟癌(Familial pancreatic cancer):風險增4.5-32倍
- 黑斑息肉症候群(Peutz-Jeghers syndrome):風險增132倍
- 遺傳性胰腺炎(Hereditary Pancreatitis):風險增53倍
- 遺傳性大腸癌(Lynch syndrome):風險增9-11倍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症(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風險增4.46倍
- 乳腺癌甚因1/2:風險增3-9倍
- 囊狀纖維化(Cystic fibrotis):風險增5.3倍或13-39倍
- 李法美尼症候群(Li-Fraumeni):風險增7.3倍
及早預防胰臟癌5大方法
胃腸肝膽科醫生林相宏曾講解及早預防胰臟癌的5個方法:
個案獲「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預防胰臟癌飲食|營養師教吃11種食物 防癌護胰臟
營養師趙函穎在《健康2.0》上表示,如果要保護胰臟的健康,她建議平日飲食可以選擇3大營養素,當中有11個防癌食物的例子如下:
延伸閱讀:3大體質易患癌王 上腹痛口臭是先兆?
陳潮宗中醫師在節目《健康2.0》中分享,中醫學其中一個診症的方式是「望診」,透過結合身體徵兆,再觀察出罹癌的可能性。在中醫角度,胰臟癌容易呈現3種體質,常見症狀如下:
延伸閱讀:胰臟癌體質|看舌頭自測易患胰臟癌體質
另外,中醫師陳潮宗指,可透過舌頭特徵辨別3種容易患上胰臟癌的體質。他提醒,舌頭出現以下症狀的人士應多注意:
延伸閱讀:推介1款養生茶防癌防發炎
陳潮宗醫師指,若出現胰臟癌症狀,器官可能會濕熱發炎。預防胰臟癌,他推介1款養生茶,可以減低發炎機會,即使長期飲用也不會有任何副作用,其材料、功效和做法如下:
延伸閱讀:12種防癌食物 防胃癌腸癌常見癌症
台灣營養師程涵宇曾分享12款食物,指有助預防大腸癌、乳癌、胃癌、前列腺癌等常見癌症。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