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水症狀|易頭痛肌肉痛是隱性缺水人?出現6大症狀恐血栓腦梗塞

更新時間:19:33 2023-08-01
發佈時間:19:33 2023-08-01

除了口乾,頭痛也可能是缺水症狀。有醫生表示,水對身體相當重要,身上有9大器官也需要依賴水分來運作。醫生指出,當出現6大症狀,包括易頭痛、肌肉痛等,就可能是隱性缺水人,不但容易脫水,更可能引發血栓、腦梗塞等致命疾病。

缺水症狀|易頭痛肌肉痛 恐是隱性缺水6大症狀 

腎臟科醫生洪永祥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若長期忽視身體缺水情況,身體可能會逐漸習慣缺水,變成一個「隱性缺水人」,並且無形中習慣了口渴、頭痛、心悸、倦怠感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影響腎臟功能和各個器官的代謝、免疫和神經功能,無聲無息,逐漸衰退。

洪永祥醫生指出,以下是「隱性缺水人」的6大特徵:

 

隱性缺水症狀/特徵

  1. 影響尿液:尿液偏黃,泡泡多
  2. ​​​​​​影響口腔:口腔黏膜乾燥
  3. 影響代謝:代謝變差,如血糖、血壓、血脂肪和尿酸偏高
  4. 影響精神:失眠、頭痛、注意力無法集中、工作效率低、白天睡意很強
  5. 影響腸胃: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便秘
  6. 影響肌肉:全身無力、肌肉痛、腿抽筋

缺水後果|隱性缺水7大後果 恐致血栓腦梗塞

洪永祥醫生指,一旦發現自己屬於隱性缺水人士就要多喝水,否則會引起以下問題:

 

隱性缺水可引致的疾病:

  1. 泌尿道感染
  2. 泌尿道結石
  3. 痛風
  4. 心血管疾病
  5. 三高
  6. 代謝疾病
  7. 中暑

缺水原因|小心隱性缺水變脫水 感冒發燒易引發

洪永祥醫生續指,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屬於隱性缺水體質,一不小心,有可能由缺水人變成脫水人:

 

隱性缺水引發脫水的原因

  • 感冒
  • 發燒
  • 腸胃炎
  • 嚴重上吐下瀉
  • 日曬
  • 浸溫泉
  • 運動大量排汗

洪醫生指,脫水會導致血液量減少,血壓下降至90以下,心率加快,眼眶凹陷,口腔黏膜極度乾燥,皮膚鬆弛,甚至大血管如冠狀動脈、腎動脈等的血液循環也會惡化。當血壓降低時,血液無法順利供應到身體各器官,有可能引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器官衰竭。

缺水原因|吹冷氣房易流失水分 小心身體缺水反應

洪永祥醫生指,身體會出現「無感流失」狀態,即是透過呼吸和皮膚而流失水分。即使在冷氣房中不做任何活動,人體仍會透過呼吸流失300至400ml的水分,原因是呼氣時氣體含有水氣。

除了流汗,皮膚每天也會蒸發出額外300至400ml水分,當呼吸加速或體溫上升時,蒸發量會更多。因此,即使待在冷氣房中,也要注意補充水分,以維持身體的水分平衡。

相關文章:流失6%以上水分可致命 營養師教自測脫水程度+飲水量

 

腎臟科洪永祥醫生指,當無感流失出現,便會容易令人體出現缺水。洪醫生解釋指,人體的血液含水量不同,血液的滲透壓介於275-295mOsm/kg之間。當身體缺水時,血液的滲透壓就會上升,出現口渴和尿液濃縮(變黃)等現象,以保護身體各個器官。

【同場加映】脫水成因/症狀 嚴重可致死

 

更讓人擔心的是,脫水還會使血液黏度上升,紅細胞失去柔軟性,白細胞容易緊密相連,血小板也容易變得僵硬,當血球無法柔軟地變形時,就容易產生血栓。不論血栓發生在腦部還是心臟血管,就容易產生腦梗塞、心肌梗塞危及生命。

身體含水量|不同年齡性別 身體含水量也不同

腎臟科醫生洪永祥指,網上有人挑戰連續30天喝2000ml的水,然後記錄身體變化,發現皮膚、精神氣色變好,更加減去5kg體重。洪醫生解釋,水是人類生命的基礎,也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成分。

不同年齡和性別的人士,其含水量也不同:

 

  • 嬰兒期含水量:80%
  • 成年人含水量:60%-70 %
  • 老年人含水量:50%
  • 男生身體含水量比女生高5至10%

洪醫生指,男性身體肌肉多,女性則脂肪多,男性肌肉量比脂肪含水量更高。

缺水高危人士|長者多是隱性缺水 恐中風心肌梗塞

洪醫生指,很多長輩還因擔心頻尿問題或因吞嚥功能不佳會噎到,而不想喝水。不過,高齡長者更應多加留意身體水分是否充足,因為很多長者都是隱性缺水人。

當夏天半夜很熱,皮膚和呼吸不斷流失水分,在早上起床時,血管內血液大濃縮,就容易造成中風或是心肌梗塞。

【同場加映】心肌梗塞9大風險因素

【同場加映】治療脫水4大方法

 

預防缺水|體種不同 喝水量標準也不同

洪永祥醫生建議,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要隨時補充水分,每個人的體重不同,含水量也不同,可以用體重來換算方法如下:

 

洪醫生指,每一公斤體重每天應喝30-40ml以上的水,例子如下:

  • 體重60kg人士:每天需要補充1800-2400ml水
  • 體重80kg人士:每天需要補充2400-3200ml的水
  • 注意:喝水時要分成8至10次慢慢飲用。

睡覺前床頭可以放個保溫杯,若起來上廁所可以喝一兩口補充水份,起床時再把剩下的飲完,避免清晨中風或心肌梗塞。

相關文章:吃飯時勿喝水?4大補水時機 1情況飲水易傷腸胃

 

判斷缺水方法|從排尿次數/尿液顏色判斷

洪永祥醫生指,身體缺水時尿液就會濃縮,身體水份足夠時尿液則會清淡。所以,從排尿次數和尿液顏色也可以判斷水份是否充足。

正常排尿次數和尿液顏色的情況如下:

 

判斷缺水方法|1. 排尿次數:

  • 每人每天必須排掉1000-2000ml的尿量
  • 如果以每次膀胱儲存約200-400ml就會想上廁所來計算
  • 一天排尿不可少於6次(約每2-3小時一次)

判斷缺水方法|2. 尿液顏色:

  • 正常尿色為淡黃色
  • 如果排尿次數太少或尿色偏深,就表示喝的水不夠,必須再多喝一點
  • 直到排尿次數和尿液顏色符合標準為止

身體含水量|9大器官不可缺水

洪永祥醫生指,身體有9大器官都需要依賴來水運作,並指出其含水比例和功能:

身體含水量|眼睛、腎臟、肺臟、心臟

 

眼睛:含水比例高達90%

  • 眼睛是人體含水比例最高的器官,眼睛的大部分內部結構都是由水組成
  • 醫生臨床案例 :洗腎患者洗腎脫完水後,眼鏡看不清楚,老花度數變好,但喝水後慢慢改善看清楚。
  • 醫生解釋指,當他身體積水時,眼球會變大,眼球軸距變大後,近視度數變深,但老花卻改善。

腎臟:含水比例83%

  • 腎臟是人體的廢水處理工廠
  • 兩顆腎臟中間相距只有7cm腎臟髓質,大部分都是含水量高的水管和間質組織
  • 負責把每天腎球過濾200ml的水,99%回收回人體

肺臟,含水比例79%:

  • 肺臟是一個排水器官
  • 人體還是每天會透過呼吸流失300ml至400ml的水
  • 呼吸時吐出的氣體含有水氣,排出水份
  • 呼吸道黏膜和肺保持濕潤,對於形成屏障避免外界的物質干擾是非常重要

心臟,含水比例79%:

  • 心臟是人體本身水份代謝的最重要血液循環發動機
  • 心臟主要結構是心肌,而心肌收縮靠電位變化
  • 心肌含水量高才能完成所有心臟電位變化

 

身體含水量|大腦、腸胃、皮膚、軟骨組織、肝臟

 

大腦,含水比例75%:

  • 水含量會影響大腦的認知功能和情緒
  • 若缺水時,注意力、記憶力、反應速度以及正向情緒都會下降
  • 而補充水份後,視覺注意力、短期記憶力會進步,也會感到比較快樂
  • 英國研究:大腦在電腦斷層的觀察下,極度的缺水下大腦皮質萎縮,和老年人失智一樣
  • 喝完水又可以恢復年輕光滑,腦部的電生理變化神經傳導跟腦脊髓液都需要水的參與

腸胃,含水比例75%:

  • 許多胃腸道的消化液主要就是由水份所組成,像是胃酸、腸液
  • 缺乏水份會使這些消化液份泌不足導致消化不良便秘等
  • 食物中的營養素經過腸道消化吸收後,仍需要藉由充滿水份的血液進行運輸,讓全身的組織器官皆能有效利用

皮膚,含水比例72%:

  • 皮膚的含水量關係到表皮的屏障作用
  • 當皮膚中的角質層的含水量低於10%,就會讓皮膚角質層受損破壞,無法發揮對外的防護能力
  • 體表水份蒸散也是人體排水器官之一,更是體溫調控最重要的器官

軟骨組織,含水比例70%:

  • 關節被軟骨包覆,由於軟骨中含有大量水份
  • 因此關節在活動時能夠減少摩擦,並吸收震動
  • 但是當身體乾燥時,關節內軟骨接觸部份就會嚴重磨損

肝臟,含水比例 68%:

  • 肝臟是身體最重要的能量代謝工廠
  • 缺水時就會缺乏能量,全身疲勞無力,代謝能力下降,血糖變高大量累積脂肪變胖

內容獲「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實測13款飲品補水效果 清水只排第10

 

延伸閱讀:咖啡茶可代替清水? 拆解4款飲品補水效果

 

編輯:Victoria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