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8人同患甲狀腺癌 半年可奪命!醫生揭2大成因 身體出現5變化高危

更新時間:09:45 2024-06-08
發佈時間:16:06 2024-06-07

家庭中有一人患癌,其他成員患癌風險也較高?有內地醫生分享病例指,有一個家庭8個人先後患上甲狀腺癌,其中7人更須開刀保命。醫生指出,有2大因素最為關鍵,恐大大增加患甲狀腺癌的風險。若身體出現5大變化,恐是甲狀腺出問題。

一家8人患甲狀腺癌 2個月內可急劇惡化

綜合內媒報道,內地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有醫生分享2宗病例,其中一名患者,家中姐妹8人先後都患上甲狀腺癌,有7人曾進行手術切除腫瘤。

另一宗病例,35歲的鍾女士因為頸部不適,聲音沙啞到該院求醫。經檢查後,醫生發現她頸部長了一個又大又硬的腫塊。她表示,早在2個月前曾在耳鼻喉科檢查出腫塊,不過當時直徑只有1cm,因此未有太在意。沒想到,僅僅過了2個月,竟惡化成5cm大的腫塊。最後,鍾女士被診斷為「低分化甲狀腺癌」,屬於惡性程度較高的一種,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後,得以保命。

甲狀腺癌類型/發病率/10年存活率⬇⬇⬇

甲狀腺在甚麼位置?為何會形成癌症?

  • 甲狀腺位於頸部前面咽喉下面,呈蝴蝶狀,是一個內分泌組織,負責分泌甲狀腺素。在甲狀腺後面的是副甲狀腺,負責分泌副甲狀腺素。
  • 甲狀腺素能調節新陳代謝、血糖、心跳和腎功能等,而副甲狀腺素則可以調節身體鈣質、平衡骨骼的鈣質、促進小腸及腎臟吸收鈣質。
  • 當甲狀腺的細胞異常增生,舊細胞又未曾死亡,細胞便會不斷堆積,形成癌瘤。

甲狀腺癌半年可奪命 小心8大症狀

內地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生指出,甲狀腺癌有「懶癌」、「幸福癌」、「癌中天使」、「最善良的癌」等稱號。不過醫生指出,甲狀腺癌病情也可以很「兇險」,甚至可在半年內奪走性命。

甲狀腺癌8大症狀⬇⬇⬇

 

甲狀腺癌有何症狀?

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甲狀腺癌的早期徵狀並不明顯,容易令人忽略或以為是其他疾病。甲狀腺癌常見病徵如下:

  1. 撫壓頸部前端時發現無痛硬塊,並日漸增大
  2. 聲音持續沙啞
  3. 頸痛
  4. 喉嚨痛
  5. 有時連耳朵也感到痛楚
  6. 吞嚥困難
  7. 呼吸困難,有壓迫感
  8. 持續咳嗽,但沒有其他感冒跡象

    頸部摸到腫塊 等於甲狀腺癌徵兆?

    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亦指出,多數甲狀腺癌患者早期並沒有明顯的臨床徵兆,常因無痛的頸部腫塊或結節就診;而臨床數據也顯示,近8成患者都是通過體檢發現。

    如果腫瘤長得較大,可能出現的明顯徵狀是在頸部摸到腫塊,腫塊會隨著吞咽動作上下活動。如果腫瘤變大,則可能會壓迫咽喉、氣管等鄰近器官或組織,引起頸部不適、呼吸困難、聲音嘶啞等症狀。

    身體出現5大變化 恐甲狀腺出問題

    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生指出,若身體出現5種變化,則可能反映甲狀腺出了問題,甚至患甲狀腺癌的徵兆。

     

    甲狀腺疾病5大症狀/警號/特徵

    1. 情緒異常

    • 當甲狀腺激素過少時,會導致人的情緒低落或抑鬱
    • 當甲狀腺激素過多時,則會導致人變得易怒、煩躁或焦慮

    2. 大便異常

    • 甲狀腺激素過少時,會導致大腸蠕動減慢,引發便秘
    • 甲狀腺激素過多時,則會導致1天有好幾次大便的情況

    3. 體重異常

    • 很多因素會導致體重增減,但若飲食和運動習慣都沒有改變,而體重卻驟增或驟減,很有可能是甲狀腺出了問題
    • 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少,體重會明顯增加
    • 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體重會明顯減輕

    4. 出汗異常

    • 甲狀腺激素減少會導致汗液、皮脂分泌減少,從而導致皮膚乾燥、粗糙
    • 甲狀腺激素增多,皮膚則會變得潮濕、多汗

    5. 頸部變粗

    • 甲狀腺位於頸部正前方,當出現問題時可能會令甲狀腺腫大,頸部因此看起來變粗。嚴重時甚至會影響發聲、吞咽和呼吸

      甚麼人易患甲狀腺癌?

      據本港醫管局資料,甲狀腺癌主要分為4類,其中以「甲狀腺乳頭狀癌」最為常見,年青女性發病率較高。

      1. 甲狀腺乳頭狀癌(Papillary):最普遍的一種,多出現於年青女性身上
      2. 甲狀腺濾泡狀癌(Follicular):第二普遍的一種,大多發生於較年長的人身上
      3. 甲狀腺髓質癌 (Medullary):罕見的甲狀腺癌,家族遺傳的機會較高
      4. 甲狀腺退行發育癌(Anaplastic):罕見的甲狀腺癌,患者多為60歲以上,癌瘤的生長速度較其他甲狀腺癌快,也不易治理。沒好好治理的乳頭狀癌會演變為此種癌症。

      2大因素被證實會引發甲狀腺癌

      院方指出,目前已經明確的甲狀腺癌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癌症基因和電離輻射。這種癌症具有家族聚集性,因此類似上述8姐妹的情況並不在少數。

      至於很多人認為碘攝入多少與罹患甲狀腺癌有密切關係,不過目前尚未有醫學證據,能夠證明攝入過少或過多的碘,會引發甲狀腺癌。因此,只能說甲狀腺癌的發病「可能」與之有一定關係。

      女性更常患甲狀腺癌?6類人為高危一族!

      據本港癌症網上資源中心資料,有6類人有較高風險患上甲狀腺癌,除了輻射及家族因素,原來性別也有影響:

       

      甲狀腺癌6大高危群體

      1. 曾接觸大量輻射:例如年幼時曾接受頭頸X光照射、放射治療的病人或生活在有高密度放射線的環境。過往外國核電廠發生輻射洩漏事件後,該地區的人罹患的比率也特別高
      2. 家族遺傳:家族中曾有人患過甲狀腺腫瘤、家族性甲狀腺髓質癌、多發性內分泌腫瘤及遺傳性大腸瘜肉等,均有較大機會患上甲狀腺癌
      3. 個人病歷:若曾患甲狀腺腫瘤或甲狀腺良性結節等疾病,患上甲狀腺癌的機會也較大
      4. 性別:女性的風險較男性大
      5. 飲食:飲食中缺乏碘亦有可能增加罹患之風險
      6. 年齡:多數患者都是40歲以上人士

      甲狀腺結節多是良性?

      內地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提醒,除了甲狀腺癌之外,常見的甲狀腺疾病還包括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炎症性疾病(如亞急性甲狀腺炎)等。大多數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的,一般毋須特殊治療或手術,只要定期覆診觀察即可。

      與男性相比,女性由於月經、懷孕和更年期等特殊時期,激素水平變化容易導致內分泌紊亂,因此甲狀腺疾病的患病率也高於男性。

      如何減低患甲狀腺癌風險?

      內地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建議,想預防甲狀腺疾病,應從以下習慣著手: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情緒穩定、睡眠充足、適量運動、合理膳食,尤其是要避免捱夜,捱夜很容易引起內分泌失調,使人體免疫功能出現紊亂
      2. 遠離射線或電離輻射
      3. 適量攝入碘元素
      4. 定期體檢:建議普通成年人每1至2年,進行1次甲狀腺功能和甲狀腺超聲波檢查;有相關疾病家族史的人,每6至12個月檢查1次

      延伸閱讀:長期接觸幅射恐致甲狀腺癌 推介7類食物防幅射增強抗氧化力

       

      延伸閱讀:不吃魚會有大頸泡?醫生拆解甲狀腺疾病3大飲食原則

      資料來源:《澎湃新聞》香港醫管局癌症網上資源中心香港防癌會

      ---

      相關文章:

      一家四人喉痛聲沙 揭全患甲狀腺癌最小16歲 8症狀易忽略

      49歲女星生腫瘤 3年後變癌症甲狀腺全切 小心頸痛5大症狀

      31歲《學貓叫》網紅馮提莫患甲狀腺癌末期 捱夜聲沙高危?附5大症狀

      吸入過多恐致甲狀腺癌 食碘鹽無用!推介薑蒜10種食物防輻射

      名醫15年內4度患癌 愛吃3食物養成癌症體質 靠3大飲食原則成功抗癌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