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孕婦易生痔瘡 常做瑜珈可減風險?醫生解構成因/症狀/改善方法

更新時間:20:00 2025-03-31 HKT
發佈時間:20:00 2025-03-31 HKT

懷孕是人生中的一段美好旅程,但隨著胎兒的成長,也會為孕婦帶來一些健康挑戰,其中痔瘡就是孕婦經常面對的問題之一。研究顯示,約有七至八成的孕婦在懷孕中後期會經歷痔瘡的不適。雖然這並非嚴重的健康問題,但對日常生活與心理狀態的影響卻不容小覷。

為何孕婦容易患上痔瘡?

孕婦痔瘡的成因主要涉及3個關鍵因素:腹壓增加、荷爾蒙變化和血流量增加。

1. 腹壓增加

隨著胎兒在子宮內不斷成長,增大的子宮會壓迫骨盆區域的靜脈,使直腸和肛門的血液回流受阻。這種壓力容易導致靜脈腫脹,形成痔瘡。尤其在懷孕的第3期,腹壓達到高峰值,痔瘡問題更為普遍。

2. 荷爾蒙變化

懷孕期間,黃體素水平上升使腸道蠕動減緩,進而增加便秘的可能性。排便時用力過大會對肛門周圍的靜脈施加額外壓力,加重痔瘡的發作風險。

3. 血流量增加

孕期血液循環的總量顯著提升,靜脈系統的壓力隨之增加。肛門周圍的靜脈因持續受壓,容易出現腫脹和不適。

孕婦要注意哪些痔瘡徵兆?

痔瘡的症狀因人而異,輕微者可能僅有輕微不適,而較嚴重者則可能影響日常活動。

1. 常見症狀

  • 排便時出血: 孕婦可能在如廁時發現衛生紙上有鮮紅血跡,這是內痔的常見徵兆。
  • 肛門部位腫脹: 由於靜脈擴張,肛門周圍可能出現腫脹,甚至形成外痔。
  • 疼痛與不適: 痔瘡發炎或腫脹會引起局部疼痛,尤其在排便後更加明顯。
  • 痕癢與異物感: 部分孕婦可能感到肛門處癢痛,或像有異物卡住的感覺。

2. 脫垂與併發症

  • 當痔瘡惡化時,可能發生脫垂,即痔瘡從肛門突出體外。這種情況通常伴隨劇烈疼痛和流血,有時還可能導致局部感染,需立即就醫。

孕婦可以如何預防痔瘡?

雖然痔瘡在懷孕期間屬於常見現象,但通過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可以有效降低風險。以下是幾個實用的預防建議:

1. 改善飲食習慣

  • 增加高纖維食物的攝取:全穀類、豆類、水果和蔬菜是孕婦的好幫手,能促進腸道蠕動並避免便秘。
  • 保持充足的水分:每天喝足8杯水,幫助軟化糞便,減少排便時的用力程度。

2. 適量運動

  • 每天進行適度活動,例如散步、游泳或孕婦瑜珈,能改善血液循環,減少骨盆靜脈壓力。
  • 避免久坐或久站:定期改變姿勢,例如每隔30分鐘起身活動或做簡單的拉伸動作,促進血液流通。

3. 良好的如廁習慣

  • 切勿久坐馬桶或過於用力排便:這些習慣會給肛門靜脈造成額外壓力。
  • 有便意時立即排便:長時間憋便會導致糞便變硬,加劇便秘問題。

4. 保持肛門清潔

  • 每天用溫水清洗肛門,保持清潔和乾燥。
  • 使用溫水坐浴:溫和的坐浴能放鬆肛門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減輕不適。

孕婦痔瘡常用哪些治療方法?用藥安全嗎?

孕期治療痔瘡的重點在於緩解症狀並改善生活品質,以下幾個常用的非侵入性治療方式:

1. 局部緩解方法

  • 外用藥物: 孕婦可使用經醫生建議的止痛藥膏或栓劑,這些產品能有效減輕疼痛和腫脹。
  • 溫水坐浴: 每天進行10至15分鐘的坐浴,可舒緩痔瘡相關的不適症狀。

2. 改善腸道健康

  • 軟便劑: 經醫生建議,可使用安全的軟便劑幫助減少排便困難。
  • 益生菌補充劑: 改善腸道菌群平衡,幫助預防便秘。

3. 嚴重情況的處理

  • 如果痔瘡導致持續性劇痛、嚴重出血或感染,醫生可能建議在產後進行更進一步的治療,例如以手術移除痔瘡。

患痔瘡不只痛更影響情緒 孕婦如何減壓? 

痔瘡帶來的疼痛和不適不僅影響孕婦的身體健康,還可能導致情緒波動甚至焦慮。建議孕婦透過以下方法紓緩情緒:

  • 與伴侶或家人分享感受,以獲得心理支持。
  • 定期與醫生溝通病情,獲得專業建議,減少不必要的擔憂。
  • 通過閱讀或參加孕婦群體活動,了解更多相關知識,減少對痔瘡的恐懼。

撰文:外科專科醫生 蕭燕愉

延伸閱讀:生痔瘡因為肛門血管老化?消腫止痛應冰敷/熱敷?

相關文章:

切除痔瘡後還會復發?常坐浴更快好?醫生拆解痔瘡10大迷思

少吃菜易生痔瘡?搽痔瘡藥膏會自己好?醫生解構症狀成因/治療方法

孕婦產前抑鬱症很常見 6症狀持續逾3周恐已患病 經常自責是徵兆 附預防方法

35歲以上易患妊娠糖尿病?8類人風險高 宜少吃3類食物 專家解構成因/診斷/改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