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周 | 內地人湧港買保險 恐遇不良中介代理 聲稱內地簽單100%是騙子

更新時間:08:00 2023-09-29
發佈時間:08:00 2023-09-29

美國持續加息、推升香港銀行利息之際,內地卻迎來減息潮,加上內地保險取消3.5厘息率人壽保險產品,令不少內地人士瞄準機會,趁十一黃金周,來港開立銀行賬戶或購買保險。不過,兩地訊息差異讓不少不熟悉香港銀行及保險情況的內地人士,或因準備文件不齊全被拒絕開戶,甚至可能遇上不良的銀行或保險中介,白白浪費時間和錢財,因此星島特意整理出內地人在港開戶文件及流程「懶人包」。此外,有保險界人士提醒4大招,以識別篩選保險代理人;香港保監局亦總結3大經驗,幫助內地人士減低來港投保的中伏風險。

開戶懶人包,點擊即睇

搭「開戶中介」直通車?銀行回應:未有授權合作

內媒早前曾有報道指出,由於銀行有不少拒絕開戶個案,催生了「開戶中介」行業,並有中介指目前與銀行有戰略合作,能拿到不用存款、理財等資產證明名額,只需付款1,880元至2,880元人民幣,就聲稱可即日開戶。

不過,滙豐、渣打、中銀香港及中信銀行國際日前已經向傳媒澄清,沒有授權任何第三方協助內地客戶在香港開立銀行戶口,建議客戶直接與銀行聯絡,或提前於網上進行預約開戶。

「聲稱能在内地簽單的,100%是騙子」

中港通關後,香港重現內地客投保的熱潮,惟不少內地客也不熟悉香港的保險市場,並擔憂會因此「踩坑」。一名香港保險代理人向本星島表示,內地客多數受騙的情況,是碰上不良代理或中介,被推薦了不合適的產品,或是未有按照危疾保險的申報健康要求,導致後續被拒賠款;亦有人繳款予不良代理後,遭夾帶私逃。該名代理人更直言:「聲稱能在內地簽單的,100%是騙子。」

保險界推「4大招」 篩選良好保險代理人 

如何篩選出靠譜代理人,香港保協大灣區委員會主席李冠群給出4大招:

此外,為減低被推薦不合適的產品,或被騙取保費的風險,他建議有意投保人士要在購買保險產品前,詳細了解內容、保障範圍及費用等訊息,以確保它符合需求;並仔細閱讀保險合同,特別是免責條款和理賠限制等,以避免不必要的風險。一旦上當受騙,他稱可以向監管機構報案或提出申訴及向警察報案。

減低受騙風險 保監局提醒三點

另一方面,香港保險監管局日前取用其執法和投訴工作所得到的經驗,提醒來自內地的潛在保單持有人注意3項重點: 

保監局提醒,向個人保險代理支付保費,可能會導致資金無法按時(或有時根本無法)轉交給保險人。這可能導致保險被取消(或根本沒有生效)或在保單持有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其保單被提取自動保費貸款。
保監局提醒,向個人保險代理支付保費,可能會導致資金無法按時(或有時根本無法)轉交給保險人。這可能導致保險被取消(或根本沒有生效)或在保單持有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其保單被提取自動保費貸款。
來香港並從香港保險人士購買人壽保險時,可能會被要求簽署一份「重要資料聲明書--內地人士在港投購人身/壽險保單」(IFS-MP),作為銷售過程的一部份。透過這個步驟,將確認整個銷售過程是在香港進行的。如果確認了這一點,而後來發現部份招攬事宜是在內地進行,那麼這可能會對保單效力產生不良影響。
來香港並從香港保險人士購買人壽保險時,可能會被要求簽署一份「重要資料聲明書--內地人士在港投購人身/壽險保單」(IFS-MP),作為銷售過程的一部份。透過這個步驟,將確認整個銷售過程是在香港進行的。如果確認了這一點,而後來發現部份招攬事宜是在內地進行,那麼這可能會對保單效力產生不良影響。
若有興趣從香港保險人購買保險,請在身處香港時,向持牌保險中介人購買,並可以在保監局網站上查看該中介人是否持有牌照(或直接與保險人聯繫)。
若有興趣從香港保險人購買保險,請在身處香港時,向持牌保險中介人購買,並可以在保監局網站上查看該中介人是否持有牌照(或直接與保險人聯繫)。

李冠群:盼大灣區銷售保險產品

此外,香港正爭取在南沙、前海等地成立保險售後服務中心,為持有香港保單的大灣區居民提供支持,李冠群表示,這將為大灣區內地客戶提供更方便的售後服務,同時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並有效降低部分資金非法離境的風險。

他續稱,作為保險業的工作者,正在努力與政府溝通及提供意見,希望香港的部分保險產品能夠盡快在大灣區地區可供銷售,進而拓展越來越多的產品可以在大灣區地區銷售。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