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港經濟具挑戰 恐拖累樓市 李聲揚籲重推首置 降投資移民門檻

更新時間:06:00 2024-12-29
發佈時間:06:00 2024-12-29

本欄並非樓市專欄,但今期還是說說樓市。循例自保講一句:買樓(或不買樓)是很多人一生最大決定之一,往往影響幾十年,大家應自行判斷。幾年的樓價走勢,難以預測,但又有誰可以肯定?對置業決定,筆者的看法和幾年前一樣:若十年八年內不打算離開香港,則自住樓還是應該買,可以買。但炒樓或收租投資,就不要想了。

為何又談樓市?皆因情況有點變化。有樓市大好友曾轉載筆者文章,「連累」筆者被嘲諷。筆者不認為自己是「大好友」,自己只有平價自住樓一層,也不建議人買樓投資。但世人跟紅頂白,十年八年前人人覺得樓價只升不跌,現在卻認為買樓是傻仔。筆者現在的看法,的確比很多人樂觀。

樓市未能肯定見底

今年港股反彈近兩成,足以證明甚麼「經濟差股市肯定差」是廢話,要麼是經濟根本不差,又或者經濟差股市也可以好。但樓市的表現,依然疲弱,未能肯定已經見底。

股樓表現背馳,原因很簡單:因為兩者根本不同。樓不是「必需品」(可以和家人同住),買樓更不是必需(可以租),但始終物業有實用價值。有樓就不用交租,或者可以搬出去,不用看父母面色。相反股票呢?不少人一生都沒有買股票,都過得好地地。

當然,所謂「住屋需求永遠存在」,以及「剛性需求」,是過份簡化了事實。都說年輕人可以選擇和父母同住,甚至移民,不買樓也可以租。內地專才甚至可以選擇在深圳買樓,在香港上班。

坊間常說的經濟很差,到底是甚麼意思?至少大家看到租金不跌反升,住屋需求一直強勁——只是住屋需求,不一定等於買樓需求。正如不少分析指出,內地專才來港,可能過幾年就走,不一定要買樓。即使是香港人,也可以如此操作;先租幾年,看看情況才買樓。

住屋需求不一定等於買樓需求。
住屋需求不一定等於買樓需求。

租金回報仍未夠高

當然,租金一直升,也可以帶動買樓需求,皆因當租金回報夠高,就會有人想買樓收租。但現在的情況呢?似乎租金回報仍未夠高。要租金回報升高,可以是租金再升,或者樓價再跌,甚至兩者一齊發生。

而判斷租金回報高低,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機會成本。也就是坊間的息口。用最淺白的講法:如果做定期都有4厘息,誰又願意收3厘的租金回報?(除非相信物業會升值,但現在多數人沒有此信心)。

筆者之前的文章提過,租金一直升,樓價又在跌,美國又在減息,所以租金回報的相對吸引力,正在提高。換個講法,就是「供平過租」會變得更常見。早前美國再減息,是3個月來第3次,累計減了1厘。香港的銀行,也有調低最優惠利率水平,但當然是跟得不足,這也不令人意外。

加息不是天方夜譚

問題是,若大家有留意新聞,就會知道美國似乎打算放慢減息步伐。原本聯儲局預期下年減4次息,現在只預期減2次。甚至有人覺得,聯儲局已經完成減息,下一次的動作,會是加息(這非主流看法,但不是天方夜譚)。若果美國不再減息,那香港的息口也會高企,「供平過租」的情況可能又會減少,這某程度上都會打擊買家入市意欲。

不少餐廳執笠,但經濟不只是飲食業。失業低,通脹低,人人有錢到日本或北上消費,經濟很差嗎?
不少餐廳執笠,但經濟不只是飲食業。失業低,通脹低,人人有錢到日本或北上消費,經濟很差嗎?

筆者自己認為,2024年的香港經濟,根本不差。不錯,不少餐廳執笠,但經濟不只是飲食業。失業低,通脹低,人人有錢到日本或北上消費,經濟很差嗎?但2025年,挑戰就比較大了,之前失業率一直低,也因為移民潮,僱主(特別是服務業)根本請不到人。但如今員工已請,但疫後經濟反彈乏力,生意跟不上,來年就業市場惡化,可能性不低,這當然就會拖累樓市。

最極端買樓有津貼

政府的財赤問題,眾所周知。解決財赤不外乎開源節流,但旨意政府節流,難以有效。同樣地,開源也不是話開就開,加稅很可能是得不償失。要解決財赤,還是要看賣地收入。筆者認為,政府應該盡快想更多方法,去催谷樓市。各種不同辣招,應該撤銷。甚至以前出現過的首置貸款,也可以考慮重推。再不成功的話,就要再進取一點。容許投資移民買樓(現在門檻頗高),是一個選擇。最極端的情況下,甚至買樓有津貼,人出雞政府出豉油,也值得考慮。

Patreon作者 李聲揚

相關文章

為何香港新一代不愛打工? 年輕人不肯捱的經濟邏輯 李聲揚:社會已變 只能接受

美股霸權遠未終結 發掘機會比估值重要|晉佳

你老婆係理財高手呀|曾智華

皇馬簽名會爭議:貴飛、吉位、混亂安排 與香港活動的警號|梁偉聰

滙控與中國關係緊密且複雜|曾淵滄

港樓回至合理水平 負擔比率低於歷史平均 林本利:符合10個條件可考慮買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