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不完的愛︱香港警隊的歷史及精神

更新時間:08:00 2025-03-24 HKT
發佈時間:08:00 2025-03-24 HKT

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資助新界青聯發展基金會主辦的「港」不完的愛 — 青年正向思維計劃,以國家安全和愛國愛港的傳承為主軸,讓青年透過參加昔日東江縱隊和香港警察的各項活動,幫助香港青年培育正確價值觀,加強國民身分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一起說好香港故事。

以下是參與青年在活動後所撰寫的感受:

在180年前,殖民地警察成立了(即現今香港警察)。早期警隊事務廣泛,需抱攬現今海關、稅務局、消防處、郵政局等事務。不同種族的人員,編號跟制服也不相同。如A代表歐洲;B代表印度等;歐籍人配戴設有尖刺的頭盔,華人則使用竹帽,後來也統一改成禮帽。當時的資訊科技並不發達,所以警員之間的通訊主要依靠吹笛。由此,民間流傳一句俗語:「ABCD,大頭綠衣,捉唔到賊,吹BB。」

在日佔時期,仍然有不少警員堅持服務,在香港重光後,這批人員獲頒授4個勳章,以表揚他們堅守崗位。不久,更取消了用作辨別種族的編號。在50年代,999緊急熱線設立,為了跟上世界的潮流,也開始招募女性警員。如後直到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皇家香港警察易名為香港警察。

在2019年,警隊座右銘由原本的「服務為本,精益求精」更新為「忠誠勇毅,心繫社會」。香港警察有着使香港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安全及穩定的社會的偉大抱負。而「忠誠」則是對應警隊價值觀「專業精神」與「正直及誠實的品格」,「勇毅」就是代表警隊價值觀的「尊重市民的個人權利」、「以公正、無私和體諒的態度去處事和對人」及「承擔責任及接受問責」,並以「忠誠勇毅」這項理念去實現維護法治、防止及偵破罪案、保障市民、生命財產、與市民大眾及其他機構維持緊密合作和聯繫、凡事全力以赴、維持警隊形象的目標。

在不同年代,警隊成員也秉持着「忠誠勇毅」的精神去投入服務。在2021年,水警細分區高級督察林婉儀女士於沙洲進行反走私行動時被走私人員惡意攻擊後墜海殉職。如此案件比比皆是,香港在成為全球最安全的城市的前提下,是無數警務人員的犧牲及受傷。如「無味神探」陳思祺先生,他在追捕疑犯時,爆發了警匪槍戰,他為了拯救同胞,不惜進入危險的地方,被疑犯所傷,子彈射進眉心,貫穿鼻竇及舌頭,再由下顎穿出,頭部受創,他的情況一度危殆。因此失去味覺和嗅覺,但他康復後,仍然於警隊的重案組服務,更屢破大案,如香港大學助理教授柯丹被殺案、淘大花園尼龍袋藏屍案及秀茂坪同黨燒屍案等,被譽為「無味神探」。

通過了解香港警隊的歷史及精神,我非常敬佩香港警方刻苦耐勞、鍥而不捨、全心全意的服務精神。他們嚴以律己,每天風雨不改待命,宣揚正面訊息,幫助香港市民。未來要是在大街上看見巡邏的他們,一定要向他們打氣及表達謝意啊!

撰文﹕寧波公學黃韻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