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佩珊 - 家長教育百寶箱|教評心思

更新時間:12:11 2025-02-28 HKT
發佈時間:12:11 2025-02-28 HKT

教育局先後推出幼稚園、小學及中學的《家長教育課程架構》,而中國教育部也推出《家庭教育指導手冊》,當中包含學校、幼兒、初小、高小、初中及高中篇。筆者對此產生好奇,希望對比兩地指引的不同。筆者先從學校篇開始閱讀,前半部分集中在政策實施的概念,後半部分卻帶來驚喜,指導手冊在不同學習階段的推行策略上,提供大量常見的處境例子和專業建議的解決方案。

在學校篇中,手冊強調家校溝通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學生面臨學習困難或行為問題時。教師應首先肯定學生的優點,然後具體提出問題,並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如制訂個別化學習計劃或行為管理策略,這樣能讓家長感受到教師的支持與合作。

在初中篇中,雖然內容針對家長,但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同樣有幫助。手冊指出,家長在管教青春期子女時常感到困惑,這時教師可以分享青春期心理發展的知識,幫助家長理解孩子的行為變化。此外,建議教師向家長介紹「積極聆聽」的技巧,以建立開放的溝通渠道,避免批評和指責。針對孩子沉迷網絡遊戲的問題,手冊建議教師引導家長設置合理的遊戲時間,並鼓勵孩子參與運動或興趣班等活動,從而減少沉迷的風險。

延伸閱讀:蔡世鴻 - 新年快樂|教評心思

 

最後,教師可與家長合作制訂家庭規則,讓孩子參與其中,這不僅能增強孩子的責任感,也能培養其自律能力。這種家校合作的模式,有助於改善學生的學習與行為表現,從而促進其全面發展。

這些例子不僅展示了指導手冊的實用性,也凸顯了家長教育的重要性。家長教育的實踐,不僅僅是家長教師會的責任,每一個家長和老師都需要學習家長教育,這才能使家校合作更加緊密,一同成為孩子的同行者。這套指導手冊不僅為家長提供了寶貴的教育資源,也為教師提供了專業的指導和支持。通過家校合作,我們可以共同為孩子創造一個更健康、更積極的成長環境。


楊佩珊
作者為仁濟醫院羅陳楚思中學校長、教育評議會執委。

延伸閱讀:尹淑芬 - 三國智慧 錦里傳情|教評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