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漢權 - 香港傑出少年的故事|教育現場

更新時間:12:19 2025-04-21 HKT
發佈時間:12:19 2025-04-21 HKT

遊樂場協會主辦的「香港傑出少年選舉」,筆者有幸再獲邀擔任決選評審。欣賞主辦單位「以少年人為本」,舉辦是項深具意義的活動,為參選的少年人搭建平台,在「比賽」期間,同儕既可相互觀摩,也有發揮自我的學習機會。選舉分三大類別:「個人成就組」、「個人奮進組」及「社會參與組」,筆者是後者組別的評審團委員。

說實在,每位進入決選的少年都是傑出的,都具備豐富的社會參與寶貴經歷,由此而自我培育出很多善良的價值,勇敢、體諒、耐性、犧牲、無私、熱情等的性格成型,已是千金不換。將來會是家庭、學校、社會乃至國家的希望,以及最基礎的、穩健的前進力量。事實上,從參賽者提交的文獻中,從面試的應對過程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文關懷,已在這些同學的社會參與中,一步一腳印。

「如何解釋傳統與現代義工手法?」評審委員提出一條不易回答的問題。「衣不夠暖的,義工派禦寒衣物;吃不飽的,義工就派食物;這些傳統手法都是需要的。但現代手法是應及早為有需要的對象服務,義工要利用科技,搭建平台,呼籲有心人,組織團隊,做好分工,主動及早介入,多做預防工作最重要。」一位決選者即時回答。

評審問:「試簡要解釋自己名字的意義,並由此與社會參與的主題連上關係。」「我姓高,即時聯想到,人就算有很高的成就,也必須要高不忘本;名有思字,父母提我要飲水思源,這都是義工在社會參與里,重要精神與動力所在。」「我的名有燊字,三個火湊成,我認為做義工,必須有一團不熄的火在燃燒暢旺。」兩位決選者回答。

評審們共面見19位傑出少年義工,從各人口語身傳中,靜心聆聽,細意觀察,每人參與義工的付出,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超越少年多了。筆者腦際不停思索,呢喃 「少年強,則香港強、國家強」的連續句,說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也不忘要說好很多香港傑出少年的故事。

何漢權
作者為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長期關注學生全人成長及教學專業發展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