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中文科範文賞析|〈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 史家絕唱 一代將相耀千秋

更新時間:14:00 2024-02-05
發佈時間:14:00 2024-02-05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

【題解】

戰國中後期,秦採用「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策略,瓦解了六國的合縱,齊國衰落,趙國成為秦的主要勁敵。在這個兼併激烈、衝突不斷的時期,武將廉頗、大臣藺相如為趙國抵禦強敵、捍衞國家尊嚴,屢立大功。「太史公」司馬遷素有「善序事理」﹙班固語﹚的筆力,他在紛繁複雜的史料中截取若干事件,加以裁剪、縫合,詳略有致地演繹出這段歷史,也展現出這兩位歷史主角的事迹。

【原文】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 賢舍人。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 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 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願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 如謂臣曰:『夫趙彊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於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於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 可予不?」相如曰:「秦彊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取吾璧,不予我 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 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髮上衝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羣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彊,以空言 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 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於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 拜送書於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 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
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 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 戒五日,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彊奪,遂許齋五 日,舍相如廣成傳。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 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於趙。
秦王齋五日後,乃設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且秦彊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 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彊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 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羣臣孰計議之!」秦王與羣 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 而絕秦趙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 拜相如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其後秦伐趙,拔石城。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毋行。 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廉 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秦 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奏盆缻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 前進缻,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缻。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缻。」秦之羣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曰:「我為 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 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 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於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 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 如廷叱之,辱其羣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彊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 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 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驩,為刎頸之交。

【作者介紹】

司馬遷(約前145年至前90年),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任太史令,後世尊稱為「太史公」。廉頗、藺相如是戰國時代的著名將相,在歷史舞台上各有精采的表現。司馬遷在《史記》中為他們作傳,透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件事,活現出他們的形象,尤其是藺相如的智勇與「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的精神。

【內容分析】

智勇雙全 完璧歸趙

本文節選自〈廉頗藺相如列傳〉,重點在表現藺相如的智勇雙全,廉頗的知錯能改。文章開篇即簡略敍述廉頗、藺相如的背景與地位,凸顯二人的身分懸殊,為下文將相失和的事件埋下伏筆。隨後,分三大部分展開記敘。

第一部分「完璧歸趙」,講述秦趙以城換璧事件的因由與結果。事緣秦國知道趙國得到楚國的和氏璧,提出願以十五座城來交換。這讓趙王進退兩難,給吧,怕得不到城池,白白受騙;不給吧,怕秦軍打過來;想找個人出使秦國給個回覆,又苦於找不到合適的人。宦官頭目繆賢向趙王推薦他的門客藺相如。趙王召見相如,問他可否交換,相如提出「寧許以負秦曲」的對策,即答應秦的要求,讓它負起理虧的責任。他自告奮勇出使秦國,而且保證將璧完整無缺地帶回來。

秦王在離宮的章台接見藺相如,又把璧玉傳給妃嬪、侍從,態度輕慢無禮。相如察知秦王沒有將城酬報給趙國的意思,遂以璧有瑕疵為由,把璧取回到手,退後幾背靠柱子,怒髮衝冠,直斥秦國恃強欺弱、無意償城,且聲言撞碎璧玉,逼秦王就範。他要求秦王齋戒五天,設「九賓」之禮,以正式獻璧。期間,相如讓隨從裝扮成平民,抄小道將璧送回了趙國。待秦王正式在朝堂上設「九賓」之禮,相如當面指斥秦國歷代君主都不守信約,表明秦王不會償城予趙,已經把璧送回國,並請求受湯鑊之刑以謝罪。秦王考慮到殺藺既得不到璧玉,又斷絕了秦趙的關係,只好放他回趙國。藺相如因功獲封為上大夫,秦不予城,趙亦不給璧。

楚國的和氏璧(網上示意圖)
楚國的和氏璧(網上示意圖)

第二部分「澠池之會」,敍述秦王與趙王會晤的經過與結果,凸顯相如的機智勇敢,廉頗的思慮周全。秦國連番進攻趙國,拿下石城,又殺了兩萬人,之後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晤以修好。趙王畏秦不想赴會,廉頗、相如商量說不去會示人以弱。趙王動身赴會,廉頗送到邊境,與大王約定如三十日不見回國,就立太子繼位,以免秦國有機可乘。會面期間,秦王請趙王彈瑟,着史官記下「秦王令趙王鼓瑟」。相如持缻以死相脅,逼秦王擊缻,且請史官記下「秦王為趙王擊缻」。秦臣要求趙國以十五城為秦王祝壽,相如亦要求秦國以都城咸陽為趙王賀壽。直到酒宴結束,秦王始終未能佔上風。加上,趙國在邊境陳有重兵,秦軍不敢輕舉妄動。

知錯能改 負荊請罪

第三部分「負荊請罪」,講述將相失和與和好之事。趙王一行回國後,相如因立大功獲任命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此大為不滿,自言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藺僅憑口才就上位。他對位居出身卑賤的藺相如之下,而感羞恥,揚言碰見一定羞辱他。藺相如聽說後都避着廉頗,每逢上朝就託辭有病,以免有位次之爭。有一次,出門遠遠見到廉頗,當即掉轉車子避開他。他的門客認為相如軟弱得太過分,請求辭去。相如說,強秦之所以不敢輕易進犯趙國,是因為有我們兩人存在。如果兩虎相爭,勢必都有能活下來。他這樣做純粹是以國家之急為先,以私仇為後。廉頗聽到這話,解衣赤膊揹着荊條,到相如家請罪。兩人和好,結為生死之交。

相如出使智勇雙全、不辱使命,為臣謙退、公而忘私,胸襟廣闊;廉頗為人偏狹,然知錯能改,同樣顯現老將大氣魄,皆為英雄本色,光耀千秋。

負荊請罪(古文學習網圖片)
負荊請罪(古文學習網圖片)

【筆法】

典型事件 重點描述

司馬遷寫史立傳,每每通過選取典型的事件,重點描述,立體呈現,而非平面化的史實鋪陳。本文同樣具備這個特點,置人物於具體的歷史事件中,詳寫一言一行,在細節中呈現形神風釆,如「引璧睨柱」、「叱秦王左右」等,都歷歷如繪,傳神感人。

此外,對比映襯的手法的運用,也是一大寫作特色。全文鋪敍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當詳則詳,當略則略,筆勢運轉自如,不愧為史家大手筆。

撰文:蔡益懷
筆名南山,暨南大學文藝學博士,作家、文學評論家,長年在專上學院任教「創意寫作」及「中文寫作」等課程。

相關文章: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