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無國界|世界愛滋病日 衝突中堅持提供護理
發佈時間:12:00 2024-12-18
世界愛滋病日訂於每年的12月1日,今年的主題是「走上尊重權利之路:我的健康,我的權利!」,意指健康是一種人權,無論身在何方,有需要的人應能隨時獲得愛滋病毒預防、治療和護理等醫療服務。根據聯合國的估算,去年全球共有超過3,900萬愛滋病毒感染者,當中逾半人位於非洲東部及南部。無國界醫生在世界各地開展愛滋病項目,非洲國家自然是一大重點。即使面對資源短缺或部分地區衝突不斷,我們仍走在對抗愛滋病毒的最前線。
地區衝突阻持續治療
非洲東南部國家莫桑比克(Mozambique)是其中一個愛滋病毒感染率最高的國家──該國近3,500萬人口當中,約有11.5%的成人及青少年感染愛滋病毒,年幼者僅有15歲。愛滋病毒是一種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感染,如感染者不接受治療,愛滋病毒通常會於多年後發展成愛滋病。現時未有藥物能根治愛滋病毒,但感染者可通過及早治療過上健康的生活。
抗病路遙,堅持每日服藥以壓抑血液中的愛滋病毒量是治療的關鍵。目前,莫桑比克內有超過200萬人正接受愛滋病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ntiretroviral ARV treatment),然而偏見、污名化與武裝衝突等因素正影響當地人的治療。
自2017年起,該國德爾加杜角(Cabo Delgado)省等地區爆發武裝衝突,數以千計的人為求安全被迫逃離家園,當中包括愛滋病毒感染者。愛滋病毒能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令病人的抵抗力降低──試想像在流離失所的路上,病人面對飢餓、惡劣的衞生環境、無處棲身的困境,種種因素均令他們更容易受感染。
醫療人道援助 消除誤解
無國界醫生自2019年起,加強在德爾加杜角省提供醫療護理及人道援助,其中愛滋病項目是重點之一。組織在該國的愛滋病專家雅努阿里奧(Filomena Januário)醫生表示,許多流離失所的病人沒有病歷卡,亦不知自己需要服用甚麼藥物,更遑論記得吃了多久。她續說:「今天,這位病人在此看病;明天,他被迫去了另外一家醫院──這樣的護理根本沒有整合。」
過去40年,無國界醫生一直在莫桑比克提供醫療人道援助,早於2001年起已展開有關愛滋病的工作。可惜的是,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聞愛滋色變」,恐懼窒礙病人獲得所需的醫療護理。無國界醫生故此借助社區的力量,邀請有類似經歷的當地人與病人同行,並進行健康教育,希望進一步消除對愛滋病毒的誤解、偏見與恐懼。
愛滋病毒是一項重大的全球公共衞生問題,無國界醫生致力讓更多病人能獲得持續的救命醫療護理,並不受偏見、污名化等障礙影響,但此工作仰賴各持份者投入更多的資源及努力,捍衛人們,特別是衝突地區居民的健康權利。
香港愛滋病病毒感染數字
香港的愛滋病病毒感染率一直處於低水平,佔成年人口千分之一。由1984年至本年9月30日,本港累計出現12,308宗個案;同期,愛滋病則錄得2,545宗個案,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為響應世界愛滋病日,衞生署在本月推出香港首個HIV測試月,鼓勵曾進行性行為的人最少進行一次愛滋病病毒檢查,以掌握自身健康狀況。
文章刊於中學學生報《S-file公民社會》2024年12月18日專欄「知識無國界」。
延伸閱讀: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