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灣區|廣州 英雄之城 見證革命先烈的努力
發佈時間:14:00 2025-02-06 HKT
辛亥革命雖然結束了2,000餘年的帝制社會,但是國家還處於軍閥割據混戰四分五裂狀態,西方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仍未廢除,政治上和經濟上的束縛依然存在。廣州這座英雄之城,再次見證了革命先烈展開了一次次救國圖強、抗日救亡的努力。
廣州越秀公園:
大元帥府 號召北伐
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就任臨時大總統。但由於舊勢力的現實和革命黨當時的渙散,僅僅4個月後就被袁世凱謀取了這個職位。之後,袁世凱稱帝、府院之爭、張勳復辟等事件輪番發生,《臨時約法》遲遲得不到恢復,1917年8月孫中山召集原國會部分議員在廣州開會,會議決定在廣州成立軍政府,以孫為軍政府大元帥,號召北伐。史稱「第一次護法運動」。
黄埔軍校 戰績輝煌
在廣州的孫中山先後發起過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但都以失敗而告終。他深深感到依靠軍閥的武裝是不可能取得中國革命勝利。1923年廣東革命形勢迅猛發展,迫切要求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武裝力量。1924年1月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開始共同籌建黄埔軍官學校。至5月,第一期學員499人全部入校,蔣介石為校長和周恩來為政治部主任。
隨後以軍校學員為骨幹的新軍先後參加東征、廣東商團之亂、二次東征、南征、北伐,連戰皆捷,戰果輝煌。此後抗日戰爭爆發,國共再次聯手抗敵,黄埔系的師生基本都成為舉足輕重的軍中骨幹,在國家和民族存亡面前都表現出革命軍人視死如歸的精神,無數黃埔軍人血灑疆場。
黃埔軍校:
中山紀念堂 廣州地標
1917年開始的護法運動因護法軍閥改組元帥府逼走孫中山而宣告失敗。1919年10月,孫中山宣布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並令陳炯明率領福建的援閩粤軍回師廣東。1921年4月,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在紀念堂位置組建了總統府,並開始為北伐努力,史稱「二次護法運動」。
孫中山去世以後,李濟深組織在原總統府的位置籌建紀念孫中山的紀念堂,從而建設了這座中國傳統的宮殿式風格與近代西洋平面設計相融合的八角形建築,成為廣州近代的地標之一。
「鐵軍」十九路軍陵園
十九路軍是粵軍第一師改編,他們是孫中山最堅定的支十九路軍是粤軍第一師改編,他們是孫中山最堅定的支持者。成軍之後,援閩作戰、克復廣州、討桂戰役、北伐諸役,屢立戰功。這支嶺南的子弟部隊在戰火中成長了自己,逐漸成為了中國最強大的軍隊之一,被譽為「鐵軍」。
1932年,這支鐵軍駐守的中國最繁華的城市上海遭到了日軍的攻擊,在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的率領下,十九路軍沉着應對奮起反抗。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日本軍隊損失慘重,3次更換主帥而無法無法取勝。最終迫使日本放棄這次的進攻,直到6年之後才敢發起第2次淞滬會戰。
本文由鴻文館文化工作室供稿,小白楊出版社策劃。
文、圖:鴻文館文化工作室
其他圖片:越秀山@廣州市人民政府、廣州越秀公園@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政府、中山纪念堂@廣州市人民政府、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
深圳
嶺南
廣州
東莞
穿越大灣區|東莞習俗 傳統中亦受西風影響?剃頭/賣懶/舞麒麟/賣身節/龍舟月/七姐誕
珠海
澳門
佛山
穿越大灣區|佛山 武術之鄉 經濟繁盛 基礎深 推動建設廣佛都市圈
珠江西岸
穿越大灣區|珠江西岸 400、500年間的滄海桑田與建設改造
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