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不旅遊 借鏡角川書架劇場|公民視野
發佈時間:14:00 2025-02-02
公民視點
自疫情結束,各地旅遊業迅速恢復後,如何因應疫後旅客已轉變的心態和需求,開發新的景點和觀光形態,也減輕已有觀光地「過度旅遊」的負擔,成為不少地方亟須面對的課題。在香港,特區政府也打出「無處不旅遊」的口號。那麼,該如何做到這點呢?在這方面,作為觀光大國的日本例子無疑值得我們借鏡。
YOASOBI紅白場景
相信不少喜愛日本文化的朋友,對於在2020年底紅白歌唱大賽上,由當時得令二人組合YOASOBI演唱其名曲〈向夜晚奔去〉(夜に駆ける)的場面,應該仍記憶猶新吧!特別是在演唱時,配合精心設計、宛如置身巨大書庫般的背景,更是蔚為話題。不過這個背景,可不是臨時搭建出來,而是真實存在的地點呢!
其實這個「巨大書庫」的真身,是位於琦玉縣所澤市,於2020年11月開業的角川武藏野博物館內的「書架劇場」。「書架劇場」高8米,從博物館4樓延伸至5樓,以極具藝術感的方式,放置了5萬冊角川集團及其他出版社的書籍,可說是博物館最標誌性的建築。
旅客來到這個巨型書庫面前,真箇有置身書海的感覺。由於YOASOBI以「將小說音樂化」作為自身特點,故此「書架劇場」那濃濃的書卷氣味,可能正是YOASOBI選擇在這裏演出的主要理由吧。
與書嬉戲 與書交流
除了代表性的「書架劇場」外,角川武藏野博物館本身已是值得一遊之處:它是角川集團與所澤市合作的「Cool JapanForest」計劃的一環,希望通過推廣動漫文化、閱讀和相關的流行文化產業,帶動所澤市的發展。博物館和「書架劇場」一樣極具個性的外觀,正是出自著名建築師隈研吾的手筆。由約兩萬片花崗岩砌成的外牆,盛載着博物館「與書嬉戲,與書交流」的理念。
隈研吾接受著名美術雜誌《美術手帖》訪問,談及博物館建築的構思時,便表示博物館根據「將地形化為建築」的理念而設計,將所澤市所在的武藏野台地那滿布岩石、高低凹凸不平的地形具體地呈現出來。整個博物館採用花崗岩本身的顏色和材質,不作任何加工,也是要展現武藏野台地岩石本來的面貌,帶出建築不應與自然對立,而是要貼近自然,呈現自然的觀念。
這樣一個體現所澤市自然面貌的空間,以推廣閱讀、動漫和流行文化為使命,或許正是展示自然風貌和流行文化並行不悖的信念吧!在「書架劇場」和博物館其他場地,也本着「與書嬉戲,與書交流」的理念,定期舉行大大小小與閱讀,特別是漫畫有關的活動,讓遊客乃至當地居民參與,成為社區建築和社群參與、觀光並行不悖、相輔相成的範例。
深圳亦有類似的書店和閱讀空間:
廷伸閱讀:深圳首季新失業同比增四成 待業者「扮工」逼爆圖書館
公民思考
- 從日本書架劇場的例子,社區中的建築如何能夠兼具觀光和服務社區的功能?
- 如果要在社區中發展觀光景點,應如何結合和融入當地本來的環境和面貌?
- 日本書架劇場的例子,可為香港發展新的觀光景點帶來甚麼啟迪?
公民素養
社群參與是重要的公民素養。這不單是社區建築和空間的重要功能,也能促進觀光景點融入社區生活,成為社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能和社區發展相輔相成,而不致成為對社區的負擔。
文:劉卓輝 多元學習坊高級業務發展主任
(本專欄由EDUTION NETWORK統籌供稿)
圖:kkaa.co.jp、hochi.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