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火機」——火摺子|星島教室

更新時間:12:33 2025-03-20 HKT
發佈時間:12:33 2025-03-20 HKT

想像一下,現在你穿越時空,回到古代,正穿越茂密的山林。夜幕降臨之際,寒風呼嘯,四周漆黑一片,此時你需要快速點燃火燄,不止為了照明及取暖,還要驅趕野獸。但沒有了現代的打火機或火柴,你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難道真的只能靠「鑽木取火」嗎?其實,答案早已藏在一個小小的竹筒里——它就是被稱為「古代打火機」的「火摺子」!這種看似神秘的取火工具,原來蘊含了現代科學中重要的「火三角」原理。今天,就讓我們化身「科學偵探」,揭開火摺子的奧秘,看看古人的智慧如何點亮科學的火花!


何謂「火摺子」?

讀者們如果愛看古裝劇或武俠劇,可能見過這樣的情節:古人從懷中取出一個竹筒,然後打開蓋子輕輕一吹,就能點燃火燄,既方便又神奇,其實那就是「火摺子」。火摺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齊時期。根據明代一本古書《天工開物》中的記載,相傳火摺子源於北齊皇宮,據說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當時戰亂四起、物資缺乏,一名聰明的宮女為了解決生火做飯的問題,因而發明了火摺子,日後慢慢演變成古人隨身攜帶的重要物品。

外形方面,火摺子通常由竹筒製成,一般長度不超過15公分,方便隨身攜帶及握持,於蓋子上會打上小孔。內部方面,火摺子的用料可分成兩類︰一類是平民百姓較常用到的草紙,捲成紙卷狀並放入竹筒中,再加入一些如磷等的易燃物質;另一類則是達官貴人所用的,首先要將白或紅薯蔓浸泡於水中,及後取出捶扁,再加入濕棉花及蘆葦纓子反覆捶打並曬乾,最後再摻入硝、硫磺、松香、樟腦等易燃物質及香料,再曬乾並折成長扁筒或擰為繩狀放入竹筒。兩者最大分別在於製作的工序、用料以至其易燃程度及使用時間長度。


「火三角」原理

要明白火摺子背後涉及的科學原理,首先我們必須認識燃燒的3大要素,分別是燃料、氧氣及高溫,合稱為「火三角」,三者需要同時存在才能點燃火燄。以鑽木取火為例,倘若我們希望點燃火燄,必先有木材作為「燃料」,提供足夠的「氧氣」,並透過鑽木時由摩擦所產生的「高溫」熱能,才能成功點燃火燄。

延伸閱讀:中國探月夢飛翔|星島教室


火摺子的設計正正巧妙地運用了「火三角」的原理。

  1. 燃料:火摺子中用到的草紙、薯蔓、磷及硝等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能夠穩定燃燒。
  2. 氧氣:竹筒蓋上時,蓋上的透氣小孔提供少量的氧氣;而當打開竹筒並輕輕一吹時,便會瞬間提供大量氧氣。
  3. 高溫:火摺子於使用前,須事先引燃內部材料,令其處於「餘燼」的狀態(緩慢燃燒但不見明火),使其長期處於內部高溫的狀態。

因此,火摺子的精妙之處在於它並非「從零生火」,而是透過控制氧氣的供應濃度,從而保存火種或燃起火燄。竹筒蓋上的時候,餘燼的火種並不會因為缺氧而完全熄滅,而是透過微小的透氣孔得到足夠的氧氣維持,而當打開蓋子輕輕一吹時,瞬間得到大量氧氣便能重燃,燃起火燄;而當毋須使用時,只須蓋上竹蓋,微量的氧氣便會令火摺子回到餘燼的狀態。


火摺子弊端

雖然火摺子在古代是一項偉大的發明,但它也有不少缺點,無法與現代的生火工具如打火機相比。首先,火摺子須提前讓內部的燃料保持「餘燼狀態」,意味着它無法即時生火。倘若火種於攜帶時因碰撞、遇水等意外因素而完全熄滅,便難以即時處理。

此外,為了助燃,火摺子於製作過程中會加入硫黃、硝石等易燃易爆炸的物質,雖然分量不多,但仍有一定危險程度;加上硫黃、白磷是有毒的物質,對身體的健康也有一定危害。


滅火科學原理

透過火摺子,我們認識了古人的智慧及「火三角」的科學原理,不過既然我們學會生火,也應該學會滅火背後的原理。原來,滅火同樣用到「火三角」這科學原理,只要一旦當中其中一個條件移除,「火三角」不能形成,火就會熄滅。以火摺子為例說明︰


方法

  1. 火摺子內的燃料耗盡
  2. 把竹筒的透氣小孔完全蓋上
  3. 把水加在火摺子內

延伸閱讀:南宋歷史|文天祥 視死如歸|星島教室


原理

  • 燃料移除,使火燄無法繼續燃燒
  • 切斷氧氣的供應,從而把火燄熄滅
  • 水可使溫度下降,從而撲熄火燄

今年,香港也不時發出紅色火災危險警告,並發生多宗山火,如元朗雞公嶺山火、大澳山火等等,消防隊及政府飛行服務隊等政府部門也多次出動進行滅火工作,當中如消防員使用山火拍、移除樹木形成防火帶,以及政府飛行服務隊投擲水彈,亦是運用了「火三角」的原理進行滅火工作。

 

 

總括而言,火摺子不僅是古代智慧的象徵,更是古人對自然科學的實踐與應用。透過它,我們可以窺見古人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如何發揮創造力,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火摺子也讓我們認識到「火三角」的基本原理,這不僅是點燃火燄的關鍵,亦是在現代生活中處理火災或學習消防知識的重要基礎。雖然現代科技已讓我們的生活更便利,但回顧歷史,從火摺子到現代打火機,每一項發明背後都是人類智慧的積累與進步。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大家對古代發明和科學原理有更多的了解與思考。


小思考,大智慧

1. 試用「火三角」去解釋打火機的生火原理,並相比火摺子,有甚麼進步之處?
2. 試用「火三角」去解釋消防隊及政府飛行服務隊的滅火原理。


參考答案

1. 現代的打火機透過摩擦或電弧產生「高溫」火花,同時空氣提供了足夠的「氧氣」,從而點燃打火機中從液體揮發釋出的氣體「燃料」。相比火摺子,現代的打火機毋須提前準備火種,使用上亦更安全,避免了火摺子中易燃或有毒物質帶來的危險。
2. 消防員使用山火拍拍打燃燒中的植物,是為了切斷氧氣的供應,從而把火燄熄滅;消防員移除樹木,形成防火帶,是把燃料移除,使火勢無法蔓延;政府飛行服務隊投擲水彈,使溫度下降,從而撲熄火燄。

本欄逢周四刊登,由教育評議會邀請資深中小學老師、校長及大學講師撰稿,旨在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STEAM學習材料,引發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將學習融入生活,培養學生的世界觀、敏銳的觸覺、積極學習的態度。


文: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STEAM統籌主任陳恩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