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下江南|星島教室
發佈時間:16:27 2025-04-07 HKT

清代康乾盛世,向受世人稱道。康熙、乾隆二帝在位超越甲子,勤於出巡。其中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的事跡,更成為數百年來小說戲曲、現代影視作品,甚或民間美食的素材,故事富娛樂性又令人津津樂道。
江南魅力
江南主要是指長江三角洲地區,尤其特指長江以南至錢塘江口、揚州一帶及江浙兩省的核心地區。兩宋以來,江南已是中國最為富庶的地域;政治上,來自江蘇和浙江的漢人佔據了九品文官制度中後五位的多數職位;經濟上,兩省創造了當時商業和農業大半財富,向國家供應漕糧,上繳的賦稅佔據國家收入的最大份額,更是全國食鹽、絲綢和瓷器等商品的生產地。
江南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無可置疑的領先地位,加上滿族長居於寒天雪地,江南的杏花煙雨、山石草木的異地風情,難免令清康熙、乾隆兩帝,在公在私都對江南充滿着無盡的神往,屢次組織規模浩蕩的南下巡遊。
南巡目的
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乾隆皇帝下了一道回應大學士要求他南巡的諭旨。在這道諭旨中,乾隆主要講述他南巡的原因:「江左地廣人稠,素所廑念,其官方戎政、河務、海防,與凡閭閻疾苦。無非事者。第程途稍遠,十餘年來,未遑舉行。屢嘗敬讀聖祖實錄,備載前後南巡……心甚慕焉。朕巡幸所至,悉奉聖母皇太后游賞,江南名勝甲天下……良足以娛暢慈懷……南巡之舉,當在辛未年春,正我聖母六旬萬壽之年也。」簡而言之,是次江南之旅,一為「法祖」;二是奉母遊覽名勝,省方問俗;三是考察官吏、理順河務。
乾隆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一般都要到江寧、蘇州、杭州、揚州,後四次還加上了浙江的海寧縣。南巡之旅,除了「娛暢慈懷」之外,大體上有以下幾個目的︰
延伸閱讀:哪吒「風火輪」現實版:電動平衡車科學大解構|星島教室
攏絡漢人菁英
江南雖是清帝國最繁榮富庶的地域,但在政治上又是最不馴順的。清軍入關後,很快就在北方地區站穩了陣腳。不過,當清軍進入江南,卻遭到了非常激烈的抵抗。江南人那種對前朝的認同和漢人文化的優越感也最為強烈,對乾隆而言,這都是棘手的問題,雖然江南經濟繁榮所帶來的稅賦有利國庫,但江南的富庶,如不適切地受到監察,隨時會是國家秩序的隱憂。乾隆在沿途拉攏漢族士大夫,比如他在山東祭孔;在安徽、江蘇和浙江主辦科舉考試,破格錄取當地漢族士大夫;還視察各地書院,並贈送給他們《四庫全書》。乾隆透過南巡,讓江南百姓熟悉自己,爭取士人對政權的認同,加強對地區的統治。

巡視河工
「閱視黃淮河工」為乾隆南巡時對清口地區(黃河、淮河和運河三者交叉的河口)的視察重點,由於黃河容易決堤的特性,早在清代初期時,皇帝與河臣們都對該地區的治理費盡心思。到乾隆第一次南巡前,即使清口地區在當時已經進入相對穩定承平的時期,乾隆皇帝以及河道總督高斌對該地的治理仍然不敢鬆懈,直至乾隆往後幾次南巡時,對該地的水利建設都有所指示,如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開挖陶莊引河,以及乾隆五十年(1785年)在原有的束清東西壩外增建禦黃東西壩。因為清口地區為運道之咽喉,攸關全國漕運之命脈,因此乾隆六次南巡往返時都會到該地視察。
乾隆更多次巡視浙江海寧,監察錢塘江海塘防潮的情況。乾隆皇帝曾指出:「南北河工與浙江海塘,關係國計民生最為緊要」。相傳大禹成功治理洪水之患,乾隆還親祭禹陵,行三跪九叩禮,期待水患不再、江南豐收,為國家提供穩定的糧食供應。
蠲賦恩賞
乾隆南巡,無疑在治河和修築浙江海塘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促進了江南城鄉經濟的繁榮和發展,揚州、蘇州、江寧、杭州等城市也日益繁榮。除此之外,六次南巡,均下旨蠲免江浙、安徽積欠賦銀、漕銀、積欠錢糧等一千萬両以上,維繫了江南漢民對清廷的向心力。
蘇杭美景一直令世人嚮往,乾隆自然也不例外,他每次南巡都喜歡帶同畫師隨行,將一路的江南美景畫下來,再拿去讓圓明園和避暑山莊仿建;乾隆一生酷愛著文吟詩,當中不少筆墨廣流於大江南北,六巡江南期間,不僅六登燕子磯,且還每次為燕子磯題詩作賦。乾隆第三次登磯時,更在此親筆御題「燕子磯」三個大字。
晚年反思
晚年的乾隆,對於自己的南巡有着深刻的反思。他在〈禦制詩〉中提到:「朕之南巡,非為遊觀,實為民生。」然而,這六次南巡,每次出行隨從達二千五百人以上,所經路上徵用大批勞力刷亮市容,估計六下江南總計花費至少二千萬両白銀。排場之盛大最後造成國庫枯竭,給百姓帶來沉重負擔。
乾隆在其晚年才完全認識到南巡的負面影響,《清史稿.吳熊光傳》載,乾隆皇帝晚年對軍機章京吳熊光說:「朕臨御六十年,並無失德。惟六次南巡,勞民傷財,作無益,害有益,將來皇帝南巡,而汝不阻止,必無以對朕。」乾隆南巡耗資巨大,大傷國庫元氣,奢侈成風,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貪污腐敗。南巡之舉,嘉慶之後,更無以為繼了。
延伸閱讀:戚繼光 平南倭鎮北虜的全能將軍|星島教室
歷史思與行
- 乾隆六下江南的主要目的是甚麼?
- 乾隆「十全武功」歷次戰爭中,軍費為六次南巡開支的七倍,然而六下江南常被視為鋪張浪費,為甚麼?
- 康熙皇帝也曾六下江南,康、乾兩帝六下江南在目的及成效上有何異同?
南巡賦詩〈燕子磯〉
〈燕子磯〉︰「當年聞說繞江瀾,撼地洪濤足下看。卻喜漲沙成綠野,煙村耕鑿久相安。」是乾隆寫第一次南巡登臨磯頭時,看到江水滔滔,景象壯闊,更有綠野沙洲,良田村落,百姓們衣食無憂、安居樂業,頓感如此壯麗景色百聞不如一見。
本欄逢周一刊登,由教育評議會邀請資深中小學老師及校長撰稿,以趣味手法,透過中國朝代的重要事件、史地、器物及人物,甚至朝代人物之超越時空故事,引發讀者對歷史的認識及興趣。
文: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鄧兆棠中學校長潘詠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