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故事|肇堅里 寶珊道 以華人命名的道路(一)
發佈時間:14:20 2025-04-18 HKT

肇堅里 (Shiu Kin Lane)
- 地區:港島灣仔區
- 起點:皇后大道東近司徒拔道路口
- 終點:愛群道8號摩利臣山救護站
肇堅里位於港島灣仔鄧肇堅醫院的位置,提到眾多華人街道姓名時,其中一位最多命名事物的人物,可以算是鄧肇堅。
獲委東華總理經營九巴生意
鄧肇堅爵士生於1901年,是本地接受教育的華籍商人,父親是熱心支持中華教育的銀行家鄧志昂。鄧志昂支持香港大學成立中文學院,而該學院成立後的辦公室就以鄧志昂命名。港大中文學院是大學唯一一個系所可以使用中文授課的地方,與民國時期的中文學科不同,鄧志昂支持的中文學院是傳統博雅式的中文學府,是把文史哲各種學科融會貫通的學院,而不是拆成各個專業學科。鄧志昂對教育的捐助,相信對於鄧肇堅有一定的影響。

早年鄧肇堅協助父親打理銀號生意,使得在華商界取得一定的商業地位,故1924年便以23歲之齡獲委任為東華醫院總理,4年後更成為主席。與此同時,也在同一時間擔任保良局等慈善組織的總理,故只有28歲的他便獲金文泰總督委任為太平紳士。

他在1930年代成功與合作夥伴一同向香港政府申請巴士專利權,並成立九龍汽車公司,擔任董事局主席和車務總督超過50年。在抗日戰爭爆發前,鄧肇堅結束了銀號,專心經營巴士的生意,在戰前共有12條路線來往九龍及新界各地。戰爭期間,他被逼擔任華民各界協議會委員,日本政府希望配合以華制華的政策,用來諮詢華人的意見,類似戰前的市政局一樣,但實際權力基本上是日軍所控制的。

奉行「取諸香港,用諸香港」
戰後,香港大部分巴士都破舊不堪,鄧氏在新的股東入股後,繼續帶領巴士公司的發展,慢慢地有各種全新的突破,例如引入雙層巴士,配合香港路窄人多的情況,又開始推動一人駕駛的概念,取消售票員;同時又購入小輪公司,可見鄧肇堅的商業活動,對香港交通服務有莫大的貢獻。

今天我們在香港各區的醫院、診所、中學、小學、運動場、童軍中心、海事訓練中心等,都會看到鄧肇堅的名字。他不但在社會福利、醫療和教育捐款無數,如香港社會有約40種的事物命名,他甚至會捐款到紀律部隊的福利設置與制服團體,表示他重視社會的穩定。

其社會事務的經歷,可以說明他一直奉行「取諸香港,用諸香港」的道理,不少政治領袖都對於鄧氏的貢獻作高度的評價,值得後輩好好學習。
寶珊道(Po Shan Road)
- 地區:香港島半山區
- 起點:旭龢道、克頓道交界
- 終點:寶珊道30號
以華人命名道路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地產發展商以創辦人和自己機構相關的重要人物命名;另一是香港政府認為該人物在香港的發展過程中有着特殊貢獻,而「寶珊道」就是屬於後者。寶珊道與旭龢道連接,這條甚少人前往的街道,是以華人領袖韋寶珊命名。
華人領袖韋寶珊爵士(1849年—1921年12月16日)
華人領袖熱心社會公職
韋寶珊,又名韋玉,是香港出生的華商。他父親曾擔任有利銀行買辦,故早就安排韋寶珊到英國學習。返港後,他亦任職有利銀行買辦,又曾與何啟合作組成啟德公司,開發啟德濱計劃。由於他是重要的商界領袖,政府很早就委他擔任太平紳士,他又順利當選東華醫院總理。期間,他一直推動在九龍成立廣華醫院。他極度熱心於社會公職,政府成立團防局來管理相關的治安組織,韋寶珊就擔任團防局的局紳超過30年。他又擔任保良局總理、協助創立香港大學及在鼠疫期間協調華人患者。最終,他獲委任為立法局議員,並擔任該職超過20年。
有趣的是,韋寶珊在各種華人活動,如出席廣華醫院成立典禮時,他都習慣穿着從清朝買官後獲得的補服,以象徵他的華人領袖身份。這種做法在香港當時是頗為普遍,畢竟清朝的補服並非每個華人領袖都能夠穿上,必須擁有官位或曾買官的人才可穿着,是一種身份象徵的表現。

冊封爵士道路命名作紀念
韋寶珊一直關注華人事務,如曾協助引渡罪犯予清廷審訊,又自行研究香港經廣州連接鐵路到北京的可能性。由此可見,當時香港的華人領袖擁有雙重身份,一方面重視本地的事務,另一方面積極投身在中國的政治活動。事實上,韋寶珊在辛亥革命扮演重要的中介人角色。1911年廣東水師提督負責代表清廷向革命黨代表胡漢民投降,當時雙方以韋寶珊為擔保人,確保當地的政權過渡。所以,袁世凱出任大總統時曾給予他勳章,表揚他立國的貢獻。
由於他在本地及中國事務的中介者扮演着相當重要的角色,所以,英廷在1919年也特別冊封他為爵士,成為第3位獲勳的華人。韋寶珊離世後,被政府進一步紀念他的成就,以一條半山的道路命名為寶珊道。
在香港出生與成長的韋寶珊不止是關心香港本地華人事務,他亦曾經對中國近代社會發展有着特殊的貢獻,這也是不少華人領袖在清朝與民國這歷史階段中擔當的關鍵角色。
文: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羅樂然博士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老細一齊嚟》,由鍾傑良及客席主持。
圖:星島圖片庫、維基百科、香港大學中文學院 School of Chinese HKU Facebook專頁、Open House Hong Kong、
相關文章:
學童健康 | 日行10000步真的有用? 善用步行小貼士/活動/好去處 養成親子健康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