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小學︳要考量學校整體英語水平 升學專家提醒家長:要注意升中走向

更新時間:01:32 2024-06-26
發佈時間:07:15 2024-06-26

英文小學︳對於英文小學突然「冒起」,升學專家陳筱芬教育博士 (下稱陳博士)認為家長作出選擇前,要先了解底蘊。「不少名校都是津貼英文小學,但這些學校多世襲生,靠統一派位要講運氣,相信家長都理解如何難入讀。近年有部分收生不足的學校改革課程轉型,嘗試招收非華語學生,加上本地越來越多的小數族裔適齡兒童有入學需求,無疑令英文小學看似成為一股勢力。」

共通性的溝通語言

官津英小零學費,對某部分家長來說,驟耳聽非常吸引,陳博士說:「然而,學校的英文程度究竟達到甚麼水平?部分學校的課程經調校後,英文比重確然是增多了,語境亦會較豐富,但實則是因為部分學生的家長不諳中文,卻不代表他們的英語程度高,而學校選擇英文作為主要教學語言,相信是基於這是最有共通性的一種便於溝通的語言,既照顧到不懂中文的家長,亦提供橋樑予不同種族的家長交流。」

陳筱芬教育博士 / 升學專家(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陳筱芬教育博士 / 升學專家(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注意升中走向

陳博士提醒家長,要注意學校的升中表現或聯繫、直屬中學。「如專為回教學童而設的中學,它們的學位主要是留給非華裔適齡學童,因為近年有不少外勞來港工作,其子女都有入學需求,未來情況相信更劇烈,家長不要心存僥倖,誤以為這類別的英文中學較少入學競爭,真的不然呢!曾見有例子是有孩子讀不來中文,家長於是安排投考,過程順利但最終也落選,只因無位。」

升中對學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家長選擇要慎重。(圖片來源:Pexels)
升中對學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家長選擇要慎重。(圖片來源:Pexels)

一個不能忽視的現實是很多官津英小都是Happy School,而升中方面亦有「固定路線」。「如果家長還是期望孩子『讀書向』,那麼升中之路實在較難入到Band 1,要明白升中那個trend是不會變的,家長能否接受呢?畢竟孩子的升學路程是長遠看,不能只望小學這六年。」

考量英語水平

陳博士坦言,個人着眼點始終是學校的英語水平。「當然很多學校都做到除了中文科外,大部分科目是以英語授課,而不是只於每周加多兩節英文課程而已,在Band 1英中亦有見到少數族裔同學的身影,不過整體的英語水平是否能跟直資私立相比呢?事實不少名校都是中文小學,她們英語水平之高都不用多說。孩子在英語語境的學習環境中成長,聽與說方面的能力較佳可說是必然,卻不代表整體英文水準連讀與寫兩方面也處於高水平,這方面家長要好好深思。」

相處是學問,跟不同種族同學一起學習,對學童來說是挑戰。(圖片來源:Pexels)
相處是學問,跟不同種族同學一起學習,對學童來說是挑戰。(圖片來源:Pexels)

此外,陳博士同時指出,當孩子處身陌生的族群中學習,又要適應環境又要追趕課業,可能沒有家長想像的輕鬆。「即使家長自己都要適應跟其他族群家長相處。」

理性長遠看未來

常說選擇是憑一念之間,得與失亦是各自的感受,如果本地家長決定讓孩子入讀英文小學,陳博士認為最重要是家長要有合理的期望。「我們理性分析一下。假設家長經濟能力有限,但非常渴望孩子能就讀於英文語境的小學,那麼,這個就是家長的決定了,而我們亦必須長遠看很多事情,改革後的津貼英文小學,除了英文語境稍為豐富以外,學術能力不會一下子提升,要進入Band 1中學或直資學校,不能只靠英語能力強,呈分試時也一定要有學術高分數,兩者並存,才能進入傳統Band 1名校。家長要明白,要合理處理期望。不會說完全沒有人做得到,但實在是少數。」陳博士說。

家長要誠實面對對子升學的期望。(圖片來源:PhotoAC)
家長要誠實面對對子升學的期望。(圖片來源:PhotoAC)

一切理性分析,說到底是基於家長的期望。「無論在任何環境與處境,家長最重要是誠實面對自己的期望,認清孩子的資質。好現實,如果終極目標是Band 1英中,那麼就算艱難都要去挑戰一線名小,但自問只想孩子能一嘗於英語語境較佳的小學讀書,升中沒太多懸念,那麼自可一試。」

文:劉佩樺  圖: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英文小學︳被譽為草根國際學校 天主教總堂區學校以英語溝通提升語文能力

相關文章︳英文小學︳全港29間英文小學名單一覽 官津小學零學費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