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秘笈|大肌肉支撐成長 注意嬰幼兒發展進度【622期】

更新時間:06:00 2022-05-05 HKT
發佈時間:06:00 2022-05-05 HKT

不少父母都關心子女的成長發展是否與同齡孩子相近,有註冊物理治療師指出,兒童在大肌肉發展上於不同階段各有目標,她又介紹可加強大肌肉的親子運動,有助促進幼兒整體身體能力發展。

為成長作好準備
亞洲運動及體適能治療中心(AFTC)註冊物理治療師黃心然(Sharon)表示,人們的軀幹、手臂和腿部的大肌肉群在出生後便開始發展,「良好的大肌肉發展能為日後各方面的成長作好準備,包括自理能力、小肌肉發展等,協助身體順暢做出跑、跳、坐、拋等動作。」她指隨着年齡增長,動作會變得複雜,此時需要大腦規劃並配合大肌肉等不同肌肉,做出各種動作。

亞洲運動及體適能治療中心註冊物理治療師黃心然
亞洲運動及體適能治療中心註冊物理治療師黃心然

 

下文由Sharon提供不同階段的大肌肉發展目標作為參考,讓父母了解孩子的發育進度是否正常,「在零至一歲間,每數個月(大肌肉)就有顯著的發展,因此一歲前每三個月便有一個目標,而在一歲後每年才有一個目標。」她提醒,如孩子比參考年齡慢了很多才達到目標,家長可請教兒科醫生或兒科物理治療師了解情況。

不過,她強調各個階段的目標僅供參考,不能以此界定孩子是否發展遲緩,「例如部分孩子不會經歷爬行階段,可能由坐起身直接跳至學行階段。」

因此,若孩子未能達到其年齡相應的目標,家長毋須過分擔心,應觀察孩子在其他方面的發展情況,以識別他是否可能屬發展遲緩。

大肌肉發展目標與刺激運動
1. 零至三個月
目標: 一、兩個月大時,初生嬰兒的頸部和四肢逐漸開始有控制活動,例如扭動頸部回應聲音刺激,亦會嘗試伸手觸碰物件;約三個月大時,面對聲音或玩具,嬰兒會嘗試甚至成功轉身。

刺激運動: 主要以聲音和玩具引導孩子慢慢左右扭動頸部。

2. 四至六個月
目標: 約四個月大的嬰兒應能翻身,仰卧或俯卧時,其頭頸可稍為活動甚至輕微抬頭;六個月大時應能坐起身,腳部開始有力,當家長坐着並以兩手在孩子腋下扶起他時,他會在家長的大腿上輕微彈跳、嘗試站立。

刺激運動: 孩子仰卧時,慢慢抱起他的身體,並用玩具引導他,其頭部會稍微仰後,家長耐心等待他自行抬起頭部,並可把手放在其頭頸後作承托,輔助他抬頭;小孩六個月大能夠坐穩時,背靠梳化坐直身子,家長在上方左右移動玩具,引導他舉手並向左右活動身體,以練習保持軀幹平衡。家長要留意當孩子拿到玩具後,身驅能否回到正中位置坐好,如否,可能與軀幹平衡力不足有關。

幼兒持筆畫畫時,若手腕向內屈曲,可能代表手部肌力不足。
幼兒持筆畫畫時,若手腕向內屈曲,可能代表手部肌力不足。

 

3. 七至九個月
目標: 七、八個月大的孩子應能在地上轉動身體和爬行。
刺激運動: 跟已懂得爬行的孩子玩模仿動物爬行的遊戲,以鍛煉其軀幹和腳部肌力。

4. 十至十二個月
目標: 十個月起,孩子應能扶着物件站立至少五秒並學習走路;十至十四個月時,應可在不扶着東西的情況下行走數步。
刺激運動: 鼓勵孩子扶着梳化站立或玩玩具以訓練腳力;建議在地上鋪上地墊,即使孩子跌坐在地也不致受傷。為刺激孩子多走路,家長可提供一些踩下會發聲的玩具或發聲鞋子,或讓他推着車子學行。

5. 一至兩歲
目標: 一、兩歲的孩子步行時應毋須扶着東西,而且具一定程度的穩定度,不容易跌倒,部分小孩甚至可追着人跑。
刺激運動: 家長耐心地拖着孩子學走路,讓其腳部肌肉逐漸成長及增強耐力,也可與他多做蹲低起身練習。

6. 兩至三歲
目標: 小孩兩歲時應能夠蹲下並維持十秒,亦可做到蹲下執拾物件然後站起來這一連串動作;三歲時應能雙腳同時向前跳而不會跌倒,以及逐級上落樓梯。
刺激運動: 為訓練手部等多組肌肉,可請孩子從地上執拾物件,然後運送至指定地方,如放進箱子裏。三歲的孩子應已開始學習數數目,家長可和他一邊上落樓梯一邊數算級數。

把球放在地上讓孩子踢,並逐步增加踢球的距離,是適合三至四歲兒童的刺激大肌肉運動。
把球放在地上讓孩子踢,並逐步增加踢球的距離,是適合三至四歲兒童的刺激大肌肉運動。

 

Q & A 
Q: 三至六歲的孩子在大肌肉發展的不同階段,各有甚麼目標?
A:
三至四歲的小孩應能夠拋球或踢球,並能夠雙手持托盤步行十秒而不弄倒盤上的膠杯;四至五歲時應可單腳站立至少五秒,亦可雙手拋接球;五至六歲的孩子應能單腳站立至少十秒,以及單腳連續跳十下、左或右手可以連續拍球數次。

文:周子欣 圖: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
育兒秘笈|缺乏運動削弱柔韌度 幼兒勿忘伸展筋骨【621期】

育兒秘笈|平衡力強減少受傷 把握幼童訓練黃金期【620期】

育兒秘笈|家居活動提升協調能力 孩子更靈活敏捷【6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