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Life|不良習慣或影響牙齒排列 咬合不正礙說話進食
發佈時間:09:24 2022-06-30
三大方向觀察咬合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矯齒學臨牀副教授楊雁琪表示,咬合不正可於上排或下排牙齒個別出現,如牙齒擁擠(crowding)、牙縫過大(spacing),亦有可能獨立一排牙齒沒有問題,但在咬合時出現問題。她指咬合不正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是前後方向,如哨牙、『倒及牙』;第二是垂直方向,如深咬、開咬;第三為水平方向,如上下排齒列沒有對齊牙齒中綫、歪面。」家長或可從上述三個方向,觀察孩子牙齒是否咬合不正。她續稱,正常情況下,上排牙齒會輕微遮蓋下排牙齒,家長如懷疑子女有咬合不正的情況,可找牙科醫生進一步檢查。
「各類咬合不正有不同治療方法,單純的牙齒排列不齊,可以在換牙後透過箍牙解決,但因上下顎骨不對稱造成的咬合不正,則要盡快找矯齒專科醫生評估。」楊雁琪補充,顎骨不對稱造成的咬合不正,原因分為顎骨生長不良及過度生長,前者或可透過輔助工具促進其生長,但對於後者未必奏效。
涉遺傳及環境因素
楊雁琪解釋,兒童出現咬合不正主要受遺傳或環境因素影響,有部分情況則同時受兩個因素影響。「遺傳通常是父母或家中成員有相同情況;環境因素包括不良的口腔習慣(oral habit),如吮手指、喜歡用舌頭頂牙齒、經常用口呼吸等,蛀牙及撞傷亦可能造成咬合不正。」她表示,蛀牙會令牙齒變小,嚴重者或需要拔掉牙齒,導致其他牙齒移位,出現咬合不正。「此外,幼童易跌倒,若撞傷乳齒會間接傷及牙槽骨內未發育的恆齒,可能影響恆牙牙根發育及恆齒生長,導致將來恆齒長出來的形狀和位置異常,造成換牙後的咬合不正。」
「一歲以下幼兒透過吮手指尋求安慰及安全感,紓緩壓力,屬正常現象,但孩子超過三歲(家長)便要注意,不應再有此習慣。」楊雁琪認為,家長應盡量避免環境因素導致的咬合不正,留意子女有沒有口腔不良習慣,例如用口呼吸、吮手指等;另外,不應經常讓孩子進食太過軟稔的食物或把食物剪得太碎,否則或影響其顎骨發育,造成咬合不正。
防礙說話咀嚼
楊雁琪指出,咬合不正或影響小朋友說話、進食、外觀,甚至因難以清潔而增加蛀牙風險,以下為各種受影響的情況:
1. 影響說話能力
有開咬情況的小朋友因上下排牙齒不能閉合,而無法講出需要緊咬牙齒的發音,如「s」、「z」,影響發音的準確度。
2. 咀嚼能力受阻
視乎咬合不正的嚴重程度及類型,孩子的咀嚼能力或受影響,如嚴重開咬、反咬等對咀嚼有較大影響。「當然也要看個人的適應能力,部分人即使有很嚴重的開咬,他仍告訴我在進食方面沒有問題。」
3. 外觀欠佳
咬合不正的牙齒排列不齊,看上去並不美觀,更有可能影響臉型,加上外觀欠佳或削弱小朋友的自信心,令他們不敢跟其他人說話,影響其社交能力發展。
4. 蛀牙風險增
牙齒擁擠、重疊,導致刷牙時無法清潔部分位置而出現蛀牙。嚴重蛀牙更會引致牙痛、口臭、牙齒移位等,降低孩子的食欲和自信心。
Q & A
Q:孩子換牙後,咬合不正的情況會否改善?
A:換牙期間有些咬合不正,可以在換牙後得到改善,但部分咬合不正的情況不能因此改善,故宜諮詢牙科醫生,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文:林詩敏 圖: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
親子Life|慎防幼童常患口腔潰瘍 不同病毒影響部位各異
育兒秘笈|幼兒出牙速度各異 注意牙齒異常情況
育兒秘笈|家長謬誤增幼童蛀牙風險 宜減少進食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