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經】產後尿滲極困擾 唔使坐幸福椅 點樣可以一招搞掂?

更新時間:17:22 2022-08-31 HKT
發佈時間:10:00 2022-09-01 HKT

有三分之一產後媽媽出現尿滲問題,情況較輕微的,只會間中弄污內褲;嚴重的則要時刻用上護墊、衞生巾,令人困擾。跟婦產科專科醫生陳心怡聊起,原來有部分產後女性特別容易出現尿滲問題,但整體而言不算難治瘉,而且部分情況下不用花費都可以自行根治。

婦產科專科陳心怡醫生
婦產科專科陳心怡醫生

 

許多女性產後出現尿滲問題,其實與尿失禁有區別嗎?答案是沒有。陳心怡醫生謂兩者都是指無法用意識來控制漏尿情況,在沒有小便的意欲下滲出尿液,常見於產後女性用力咳、大笑、打噴嚏、行得快、抱起重物時。「失禁分有不同類別,其中這種提到的是壓力性尿失禁,當中原因主要為負責支撐尿道的骨盤底肌肉及控制尿液釋放的尿道括約肌減弱,所以每當腹部的壓力增加,尿液便會漏出,當中原因主要為骨盤底肌肉下垂或鬆弛,令尿道口控制能力減弱,小便便不由自主地滲出來。」陳醫生說。

BB經陰道產出時會對膀胱、尿道產生壓迫,容易損害骨盤底肌肉及神經,引致失禁。
BB經陰道產出時會對膀胱、尿道產生壓迫,容易損害骨盤底肌肉及神經,引致失禁。

 

較常見於順產媽媽

那為何較常發生於產後女性身上?據知,順產的女性較易失禁,原因主要是分娩時,嬰兒經陰道產出為周邊帶來拉扯,並對膀胱、尿道產生壓迫,容易損害骨盤底肌肉及神經,如果助產人士利用助產鉗等工具造成傷口,都有機會令女性患有短暫性忍尿力下降問題。而當本來用作承托子宮、膀胱、直腸等的骨盤底肌肉鬆弛,就會減低控制大小便的能力,造成失禁。「所懷的胎兒過重(或體型大)、生產次數較多、長期咳嗽、便秘或肥胖的媽媽都比較容易出現尿滲的症狀;順帶一提,收經婦女由於女性荷爾蒙減少,骨盤底肌肉會相應失去彈性,同樣容易導致失禁。」

要改善及治療相關情況,原來比預期中易,陳醫生說定時做骨盤底肌肉運動便可,動作簡易亦不易被人察覺,隨時都可輕鬆鍛煉。「一般我會先建議病人做非入侵性的治療,特別是計畫再次懷孕的婦女,看情況有否改善再衡量。這運動基本上產後即可進行,持之以恒,早午晚各一回,每次最少做十組。」陳醫生又推介另一個膀胱訓練法,就是定時小便,逐步增加每次小便相隔之時間,以提升膀胱儲存小便及膀胱括約肌控制排尿的能力。

 

骨盤底肌肉運動做法

1. 仰臥、坐着或站立時將雙膝微微分開。
2. 放鬆大腿、臀部和腹部肌肉。
3. 集中注意力,一起運用三部分的骨盤底肌肉,即尿道、陰道和肛門肌肉。
4. 慢慢收縮和向上提升這組肌肉,就像忍尿和忍放屁一樣,做的時間應有一種「向內及向上收緊」的感覺。

每次收縮和向上提升肌肉時,可維持一至兩秒,然後放鬆為之一組,根據醫生建議可重複做十組。進行時請保持正常呼吸,並且切勿同一時間收縮其他肌肉,如背肌和臀部肌肉。

骨盤底肌肉運動易做不花時間,可謂隨時隨地進行都沒人察覺得到。
骨盤底肌肉運動易做不花時間,可謂隨時隨地進行都沒人察覺得到。

 

運動簡易又免費 毋須坐「幸福椅」

上網查看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資料,有文章指進行骨盤底肌肉運動講求耐性,好些婦女需要做二至六個月才見成效,所以不要輕易放棄。如果問題持續,甚至有漸趨嚴重的情況,就建議諮詢醫生。「如果真的需要以入侵性的方式治療失禁,可以通過陰道去進行簡單的TVT-O微創手術,其主要是將人工纖維吊帶置於中段尿道下組織,以支撐恥骨尿道韌帶,令小便不會漏出。平日不發力時,只會輕輕托住尿道中段,不影響排尿。」陳醫生補充。

TVT-O為微創手術,如做過骨盤底肌肉運動不見成效可以考慮,但陳醫生建議決定不再生育之女士始好進行。
TVT-O為微創手術,如做過骨盤底肌肉運動不見成效可以考慮,但陳醫生建議決定不再生育之女士始好進行。

 

至於坊間林林總總的「幸福椅」、「肌密椅」、「私密修護椅」、「收陰機」等產品,據知大多是以HIFEM技術(高强度聚焦磁能科技)刺激骨盤底深層肌肉收縮及進行提升,加強肌肉控制能力,過程無須脫褲,聲稱簡單坐上去一會兒並持續療程便會見到效果。「這類產品非入侵性、方便兼無副作用,的確吸引許多產後媽媽,我不會斷言說這類產品無效,但只是未有數據去支持其成效,所以我認為大家可以先自行進行骨盤底肌肉運動,看看改善進展。」那麼紮肚又能改善尿滲嗎?「紮肚的功效與改善失禁是兩碼子的事,而且紮肚會增加腹部壓力,道理上不會對骨盤底肌肉產生幫助。」反正骨盤底肌肉運動不耗時亦不用花錢,先試試何樂而不為?

紮肚會增加腹部壓力,道理上不會對骨盤底肌肉產生幫助,建議有尿滲媽媽不宜以此作為預防或治療方法。
紮肚會增加腹部壓力,道理上不會對骨盤底肌肉產生幫助,建議有尿滲媽媽不宜以此作為預防或治療方法。

 

文:胡亦桐
圖: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