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津貼小學】閩僑小學國際化 提升競爭力升中派位成績佳

更新時間:16:42 2022-09-20
發佈時間:11:00 2022-09-22

由一間平平無奇的「火柴盒」舊式校舍小學,搖身一變成為有二、三十個民族或國家學生入讀的共融學校,觀塘區的閩僑小學是如何化腐朽為神奇?「國際化」是當中關鍵。學校採用混合式教學,不同種族的學生混在一起上課、遊玩,除了以英文教授數學及常識科,學校的早會、通告都會中英並行,並透過不同教學活動讓各個國籍的學生提升中英文能力;學校九月新學年更會引入韓文及法文常規課程,小三至小六學生必須選讀其中一種語言,認識韓國或法國的文化,讓學生學多一種語言「傍身」,有助升學及未來發展。

閩僑小學現時開辦二十四班,本地及非華語學生各佔一半,學生來自東南亞、英國、法國、加拿大、日韓甚至非洲,不少華語學生則由海外回流。

葉淑婷校長銳意推動「國際化」, 建立共融校園。
葉淑婷校長銳意推動「國際化」, 建立共融校園。

 

閩僑小學校長葉淑婷曾在直資、私立學校任教,她約七年前來到閩僑,逐步為學校「變身」,葉校長指:「初來到,學校非華裔學生多過本地生好多,兩批學生分開上堂,各有各玩,這樣無助本地學生學好英文,非華語學生亦學不到中文。」難以建立共融文化,因此她銳意改革,以「津校國際化」為定位,各班同時編入本地和非華語學生,上課模式亦參照國際學校般採用活動教學,例如學生想學廚具、食材、調味料的英文詞彙,英文堂便移師「烹飪室」上課,活學活用。

不同國籍的學生相處融洽,朋輩交流互相學習。
不同國籍的學生相處融洽,朋輩交流互相學習。

 

開發資源以助學習

學生在校時有老師親身指導,拔尖補底,回家後亦有校本製作的點讀筆支援,學校投放資源開發粵語點讀筆和英語點讀筆,每名學生各有一支,課文、工作紙等也可以點讀,全部由老師錄音,讓學生可隨時隨地聆聽老師朗讀課文內容,亦能支援家長課後為子女溫習,令學習更得心應手。學校亦會舉辦民族日、故事人物閱讀活動、參觀交流等不同學習體驗,營造英文語境,讓學生之間加深認識、朋輩互動,在輕鬆愉快環境中學好英文。

 

成功提升學生的英文能力後,學校並未就此停下來,葉校長仍有其他發展大計,包括在新學年引入韓文及法文常規課程。「並非課外興趣班般簡單,是一個常規課程,要改上堂時間表配合,希望學生可以擴闊視野,認識多一個國家的語言及文化。」學生在小三起,由零開始學習韓文或法文,學校動用原有資源靈活調配,學生不用額外繳付費用。

葉校長又指,在閩僑小學浸淫過的學生,語文能力都不俗,不怕講英文,能自然地以英文與人溝通,有學生因搬家或其他發展因素,都能成功轉校插班入國際學校,適應力強;學校的升中派位成績亦很理想,不少學生獲派嘉諾撒聖瑪利書院、聖言中學、聖傑靈女子中學等英中名校,難怪學校愈來愈受學生及家長歡迎。

學校以英文教數學科,有不同活動讓學生掌握數學概念。
學校以英文教數學科,有不同活動讓學生掌握數學概念。


文、圖:佘君儀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