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紅、眼腫不等同於眼敏感 醫生:常捽眼可致視力受損、別亂用這種眼藥水
發佈時間:08:03 2023-01-14 HKT

眼睛是我們的靈魂之窗,當孩子眼睛出現不適,家長一定十分擔心。來到過敏系列最後一期,香港兒科基金趙長成醫生(Dr. Chiu)會跟大家分享眼敏感的成因、分辨方法及紓緩貼士。
眼敏感易伴隨其他敏感
眼敏感通常指結膜出現紅腫。Dr. Chiu稱:「眼敏感十分常見,可分為兩種情況,單獨及共同敏感。單獨出現眼敏感的患者比例約有6.4%,另外眼敏感亦容易伴隨其他敏感發生,包括食物敏感、鼻敏感、濕疹等,這類有共同敏感的患者比例更高達29.7%。」他指會否出現一種或以上的敏感主要視乎敏感成因及環境。「有些患者對花粉、塵蟎過敏,便可能同時有眼敏感和鼻敏感,但部分眼敏感患者有機會是受到強光影響,這些便較少機會導致其他身體部位出現過敏。」

有家族過敏史較易出現
正如先前提及,有家族過敏史的小朋友會有較大機會受到遺傳而出現敏感。即使父母沒有眼敏感,但有濕疹、食物敏感,他們的子女同樣會較容易出現眼敏感。後天環境因素往往是引起過敏反應的關鍵,視乎不同患者的家庭狀況。Dr. Chiu舉例:「住所附近有建築地盤、衣物上灰塵、二手煙都可以是致敏原。」他表示部分家庭的環境較骯髒,可能有蟑螂、動物毛髮及排泄物,孩子都會更易出現過敏。「住新界的則有可能受到花粉影響。」對於一些終年出現過敏的患者,Dr. Chiu估計應該是他們的家居環境中存有致敏原,如塵蟎、霉菌、蟑螂、動物毛髮及排泄物。「不過部分患者其實與他們的行為有關,例如長期對着電腦,導致眼乾,繼而刺激眼敏感。」而不同年齡的情況也會稍有不同。「嬰兒主要受室內環境影響,當開始長大,接觸電子產品、到戶外玩樂的機會增多,便有機會是這些原因導致眼敏感。」至於敏感會否因年齡增長而改善,要取決於患者是否有避開致敏原。「若致原源持續存在,情況通常較難控制,更有轉差的機會。」
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 增加眼晴過敏機會
疫情之下,學童上網課,又無法到外面玩樂,對着電子產品的時間增多,Dr. Chiu留意這一兩年多了孩子因眼乾問題而求醫。「手機的藍光會損害眼晴視網膜,其次是使用手機時容易因為太過留神而忘記讓眼睛定時休息。」當眼晴長期集中看屏幕,眨眼次數會減少。「眨眼有助眼水分泌,避免眼乾。一乾便容易眼痕,眼痕自然會捽眼,增加眼睛過敏機會。」他建議可以選擇防藍光的屏幕貼並配合適當的休息。「採用20-20-20的準則,即每20分鐘休息20秒,看距離20呎外的景物。」他補充,20呎等同於綠色的波長,有助紓緩眼睛疲勞。在觀看景物時可同時進行頸部及眼部運動,包括轉動頭部以伸展肩頸;以及轉動眼球,活動眼球平日較少用到的肌肉,同樣可以減少眼晴疲勞。「眼部運動可以分兩類,第一是眼皮運動,重複睜開眼及閉眼的動作數次。第二是上下左右,類似九宮格般轉動你的眼球。」另外亦可交替看近和遠的事物,不要集中使用眼球某些肌肉。

區分眼敏感:雙眼同時不適
眼乾、眼睛紅腫、眼水分泌增多,都是常見的眼敏感症狀。「嚴重的家長有機會見到結膜有白色啫喱狀的分泌物,少數的會出現眼角膜損傷等併發症。」由於部分症狀與結膜炎(俗稱紅眼症)或異物入眼相似,究竟家長可以如何區分孩子是眼敏感抑或是受到細菌、異物影響?Dr. Chiu表示眼敏感通常會雙眼同時出現不適,紅眼症則是由一隻眼傳染至另一隻眼,會有兩至三日的差距。加上眼敏感會伴隨其他過敏反應,如流鼻水、氣喘,紅眼症則是眼睛為主。他指眼敏感一般很少對視力構成影響,但因過敏捽眼導致發炎,就有可能令結膜或眼角膜受損,而刺痛很可能是眼晴發炎。「若眼晴出現刺痛、敏感情況持續兩日或以上、發燒、有異物入眼、撞傷眼便需要盡早求醫。」如有懷疑,亦要找醫生確定是否眼敏感,排除其他可能性,如眼睫毛倒生,並做測試找出致敏原。

人造淚水滋潤雙眼
當孩子出現眼敏感,Dr. Chiu建議先改善捽眼情況,然後才考慮用眼藥水。「坊間的人造淚水可以滋潤雙眼,不過有發炎的便需要找醫生處方一些消炎、含抗生素的眼藥水。」他叮囑,除醫生指示外,家長不應胡亂使用含類固醇的眼藥水,眼藥水開封後須在一個月後棄掉。「很多家長看到包裝上的生效日期以為可以在日期前使用,但這個指的其實是未開封的情況下。」另外亦可用冷水敷眼10分鐘。「當生眼瘡,醫生會建議用熱水,但眼敏感則相反,要用(室溫)冷水。」他解釋這涉及冷縮熱漲的原理,用熱水會增加血液運行,令敏感更加嚴重。他直言眼敏感、鼻敏感、皮膚敏感、食物敏感互有關連,只要避免接觸致敏原,不同部位的過敏都會有好轉,更可以減少發作機會。


文:林詩敏
圖: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