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飲湯3大宜忌 中醫:吃這些食物或令孩子早熟!附4款適合兒童湯水
發佈時間:08:08 2023-07-31 HKT

親子健康︳廣東人尤其鍾愛飲湯,平時閒聊總會談及湯水,但家中所煲的湯是否一家大細都適合飲?小朋友又有甚麼湯應避開不飲?兒童又可以湯泡飯嗎?今次就為大家逋解一下兒童3大飲湯宜忌,要留意一下給孩子們的湯水食材,宜選擇天然中性食材。
兒童3大飲湯宜忌一:胡亂進補或導致早熟
中醫認為小朋友可否健康成長,當中必須要着重脾胃功能的正常運作,原因是「脾胃為後天之本」,在成長中保持脾胃功能健康,才不會阻礙正常的發育。現代人的食物比古人豐盛,因過飢過餓導致損傷脾胃者已漸少,反之臨牀遇上因過飽或營養太好而導致食滯,造成脾胃運化出問題,甚至損傷脾胃功能,進而痰濕邪便容易積聚體內,漸漸影響新陳代謝。當中體型肥胖、腹部肥滿、容易出油出汗的小孩已可考慮是痰濕邪積聚體內。對無病無痛的小孩,平時不建議進補,如蜂蜜、燕窩、花膠、雪蛤膏、鹿茸等均非隨便可給小孩食用,更應注意上述食物均易影響小孩成長或導致早熟。

兒童3大飲湯宜忌二:寒涼藥材不一定清熱
除不應過早進補外,經常「清熱」或「利濕」對小孩同樣有影響,如夏桑菊飲、廿四味、雞骨草、霸王花湯、芥菜湯、青紅蘿蔔湯等亦非幼兒成長過程中必備湯水,可惜常出現在廣東人的餐枱上,而且已潛而默化,用之不當猶如慢性毒藥。當中清涼藥品用過多易傷脾胃外,生冷食物如汽水、雪糕、西瓜、綠豆糖水等亦是;而港澳地區潮濕日子多,自古至今留下不少「利濕」或「袪濕」湯水或食療,若急於求成,上述藥品用過量或太久,身體表面上的濕氣(標)雖可減少,但脾虛(本)的內因一日未除,內濕仍然存在;加上過分利水可傷陰,體內津液漸不足導致陰虛內熱,當中若是濕熱互結蘊於肌膚則發生濕疹,熱擾心神則口腔易出痱滋或潰瘍、小孩睡時啼哭,再進一步到熱極生風時則出現中醫言的乳蛾(扁桃體炎)、爛喉痧(咽喉潰爛)等疾病反覆發作, 纏綿難瘉。

另外中醫認為小兒稚陰稚陽,「肝常有餘,脾常不足」,不少父母認為的「熱氣」其實非用金銀花、板藍根等治療,此熱是因腎水不足,水不涵木,肝火上炎,症狀如眼屎多、口乾咽痛、失眠多夢、男孩陰囊、女孩的陰唇及其周圍奇癢無比,坐立不安等,此種肝火之熱絕不可濫用寒涼藥品,否則只會讓肝火之熱更炎,這正如「趕狗入窮巷」。人體的生理變化極複雜,若只了解一點中醫知識的皮毛,則隨便購入坊間湯包,很可能會加重病情,耽誤治療時機。

兒童3大飲湯宜忌三:宜選天然中性食材
夏季湯水種類其實不少,筆者建議日常以簡單食療或滾湯便已足夠,一家大細都適合的如滾節瓜湯、蕃茄蛋花湯、鯽魚豆腐湯、紫菜蛋花瘦肉湯等,只要是新鮮有機,既有營養,又簡單易弄。始終小朋友不宜太早就用中藥養生,多選擇大自然中屬於中性的蔬果便可,不要被商人誤導非飲中藥養生湯包不可。最後,湯泡飯的米飯泡軟雖易吞,可是往往沒有通過慢慢咀嚼,反而增加了胃的消化負擔,長期下來對胃一定不好。

點擊圖片瀏覽適合小朋友的消暑湯水:
呂澤康中醫
執業中醫及針灸師,少年時曾患鼻咽癌及血癌,曾旅居英國行醫,師承孟河醫派國醫大師朱良春教授、婦科不孕名醫趙可寧教授、風濕免疫病名醫周學平教授、著名針灸大師盛燦若教授及眼科名針灸醫師謝奇醫師。

***必須注意凡藥皆有偏性,服用任中藥材藥膳前建議先向醫師查詢是否適合
相關文章︳酷熱天氣易中暑 中醫解構小朋友常見夏日毛病 附4款易煮消暑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