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教育︳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多方面滲入正向思維 設「挫節週」教面對失敗
發佈時間:07:15 2024-02-07
正向教育︳近年落力在學校推動「生命教育」的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埔浸小)蔡碧蕊校長,常常強調幸福感,想法跟林秋霞老師不謀而合,多次合作為同學舉辦不同活動,採訪當日正是配合小二「優秀」主題而進行的「優秀日」。甫步進禮堂,便見蔡校長戴起粉紅色頭箍,如此落力「角色扮演」,只因蔡校長希望她和團隊的投入能帶動同學,讓他們感受到師長的愛,不止是讀書,也學懂愛、在愛的環境中成長。
正向教育在於培育正面價值觀
一切從疫情說起。突然的停課,令很多本來的計劃煞停,想起同學賦閒在家精神虛空,蔡校長決定將「全方位學習」的所有資源投入到生命教育。「最初在小五辦了『挫節週』(遇挫折,當過節),因為他們開始面對升中,有很多徬徨及壓力,亦害怕失敗,經過四天的活動,他們開竅般成長,自我蛻變;最令我感動是復課初期,同學小息時都要留在課室,巡樓時見到他們在做作業,於是問為何不玩一下?結果同學說『我要努力呀!我哋依家唔驚失敗,唔識咪做多幾次囉!』」
親子共同面對
源於生命教育,這四年埔浸小會在小一推行「幸福教育」,蔡校長認為只要孩子感受到家庭溫暖,有被愛的感覺,自然懂得優秀,亦能茁壯成長。「孩子來我們學校入讀小一,其實是整個家庭融入,明白現今家長工作忙碌,但只要每天抽十分鐘彼此交流,聽孩子說說一天的經歷,已經是很好的陪伴。」
一心想將正向教育深入到學生家庭,除了有感時下部分家長未太掌握親子之道外,亦因着個人經歷。「爸爸在我年幼時已過身,由媽媽辛勤工作撫養長大,但成長過程一直很快樂,因為家人的愛太深厚。媽媽雖然忙碌,卻從無忽略家人的需要,令我更感恩媽媽的付出,也一直很努力想回饋她。」就是這一份家庭溫暖,讓蔡校長於成長過程從無所缺,因而希望今天的家長保存一份幸福感,堅守陪伴孩子面對各種成長問題。
多方面滲入正向思維
散播了四年的幸福種子(第一年接受幸福教育的家庭剛好四年級了),不止同學,蔡校長眼見連很多家長的處事都讓其刮目相看。「最近有位家長拿了『香港傑出義工獎』,我和老師也有去支持,這位家長的資源較佳,教導的孩子都很優秀,平日樂意跟其他家長有很多分享,主動提出關心,而家長選擇當上寄養家庭,將幸福感發放出去,實在替其高興,也做了最好的身教。還有一位家長,參加過學校的幸福講座後知道讚賞對孩子的重要性,於是每天寫一封『讚美信』給孩子,學懂以讚美代替責備,寫出欣賞孩子的地方,不單親子關係緩和了,連家長本身的價值觀都有所改變。」
學校除了指定的主題,平日也多方面滲入正向思維,例如簡單的「欣賞你」,上課前讓兩三位同學向其他人說出欣賞的說話「我欣賞你……」。此外,學校更經常鼓勵同學:嘗試。「現在的孩子常常遇到困難便卻步,可是能令自己成長的挑戰,即使會伴隨不同的困難,也可以正面地全力以赴,只要每天有小進步,勇敢地嘗試,就算一時三刻未能達標,只要凡事有嘗試,必有一天能如願。」
懂得挫敗是一生的禮物
作為校長,一方面推行生命教育,但也沒忘記現實環境,蔡校長說從沒跟同學否認讀書是辛苦的,而且過程定有高低。「套用小六的『未來』,我們會討論想創作怎樣的人生劇本呢?讀書是讓你多點選擇,但不是盲目發力;做KOL都要讀好書呢!不然怎懂得拍片、剪片,甚至跟世界各地粉絲交流呢?」
回想首年接受「挫節」的五年級同學,已經是中學生,蔡校長慶幸這班師兄師姐都能將昔日所學運用。「舊生常回來相聚,說到中學的功課、急速的課程都應付得來,因為他們早早明白挫敗是甚麼一回事,了解一時的失敗不會是永遠,所以懂得在能努力的方向進發,而且要抱持善良,這份就是學校送給他們一生的禮物。」
所有人都需要關懷
要蔡校長講一件挫敗的事,她想了很久。「其實不能用挫敗形容,但事情提醒了我,除了關顧學生,別忘記老師的感受。」疫症初期,蔡校長很早便推動網課,當時大家多應用Zoom,衡量過私隱及其他問題,蔡校長決定改用另一個系統。「老師們誠懇地跟我分享換系統帶來的麻煩,像家中電腦未能支援、網速等,部分抱歉說自己真的不太懂I.T.事宜,而即使很努力學習,還是錯漏百出,說着說着,哭了。當下我也感受到老師的難過,我們開懷地談了一個多小時,梳理了積壓的情緒,這次『挫敗』提醒我,不論大人還是孩子都需要關懷。」
文:劉佩樺
圖: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正向教育︳孩子需要比起升小競爭更重要 福來邨錦全幼稚園校長:贏起跑不如贏終點線
相關文章︳正向教育︳遇挫折小朋友最怕聽到這句話!生命教育老師林秋霞:要欣賞盡了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