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呼吸困難?何謂真正的呼吸有問題?呼吸困難4大徵狀+嬰幼兒呼吸頻率計算法︳親子健康

更新時間:13:00 2025-03-08 HKT
發佈時間:13:00 2025-03-08 HKT

作為父母,孩子的健康肯定是重中之重。一旦發現孩子在呼吸方面有任何不妥,我們往往會感到非常擔心,急忙尋求醫生的協助。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會誤將一些普通如鼻塞等問題,等同於醫生所謂的「呼吸困難」。那麼,真正的呼吸困難到底有甚麼症狀呢?

單純鼻塞還是呼吸困難?

很多父母容易將孩子單純的鼻塞,誤以為是呼吸困難。事實上,這種情況只是上呼吸道受阻,並不代表真正的呼吸問題。舉例說,當孩子感冒時,鼻塞是常見現象,這時孩子可能會因為鼻子不通而感到焦躁,呼吸聲音略顯沙啞,但通常不會伴有太多其他明顯症狀。只要精神狀態良好,且能夠正常進行日常活動,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特別擔心。相對於真正的呼吸困難,這種情況更像是一次小的身體不適,透過適當的處理通常能夠快速緩解。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嬰幼兒呼吸頻率

呼吸會隨着成長而改變,初生兒的呼吸頻率約每分鐘40至60下;而隨着肺部發育,兩至三歲時呼吸次數會減半,約每分鐘25至30下;於三歲後呼吸的進氣量會增加,因此會漸漸減少呼吸次數,以接近成年人的呼吸頻率,約為每分鐘16至20下。(註:「一下」的定義是呼氣加吐氣)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甚麼才是呼吸困難?


相比之下,真正的呼吸困難通常表現得更為明顯,且涉及的症狀也相對複雜。典型的症狀包括:呼吸急促、呼吸時出現喘鳴聲、頸部或胸腔出現明顯的塌陷,以及使用腹式呼吸的方法等。這些都是身體在努力獲取足夠氧氣的表現,通常伴隨着其他不適感。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而在嚴重情況下,孩子可能還會出現心跳加快、出汗、煩躁不安等反應。這些表現通常意味着下呼吸道,比如氣管、支氣管或肺部出現了某種問題,如哮喘、肺炎或小支氣管炎等。這些疾病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呼吸功能,更可能影響整體的健康狀況。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從醫學角度來看,呼吸困難通常是身體對於氧氣不足的一種反應。當孩子的肺部無法有效地吸入氧氣,或是體內的二氧化碳無法及時排出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此時,父母應該保持警惕,及早識別症狀,以便及時就醫。

呼吸困難的4大徵狀

  1. 胸骨上凹陷 / 肋骨下緣凹陷;
  2. 腹部肌肉用力;
  3. 脖子旁的肌肉都很用力;
  4. 鼻翼搧動,鼻孔有間歇性擴張。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及時就醫的重要性

出現上述症狀時,家長要立即帶孩子就醫。這些情況下,孩子的呼吸功能可能已經受到較大影響,需要及時給予適當的治療。醫生可能會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給予吸氧、吸用支氣管擴張劑、抗生素治療等。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嚴重的呼吸困難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比如,哮喘發作時,氣道會腫脹並分泌過多的黏液,導致氣流受阻,若不及時治療,孩子可能會出現窒息的危險。因此,及早識別呼吸困難的症狀,並採取行動,是每位父母必須具備的應對能力。

錯誤的判斷與應對

相比之下,單純的鼻塞雖然也會影響呼吸,但一般不算危險。這類問題通常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處理,如清洗鼻腔、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使用鼻噴霧等,就能有所緩解。即便需要服用藥物,大多數情況下也只是一些常見的鼻用藥物,風險較小,且使用方便。因此,家長在面對孩子呼吸問題時,要學會仔細觀察和分辨症狀。假如孩子的情況只是輕微的鼻塞,並且沒有其他嚴重的徵兆,則可以通過家庭護理進行處理。然而,如果孩子的呼吸出現異常情況,切勿掉以輕心,應盡快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網上流傳用熱水蒸氣通鼻塞方法 家長大讚

鼻塞會令小朋友渾身不舒服,更會嚴重影響睡眠質素,令家長叫苦連天。近日不少港台中媽媽都有於社交平台分享一個簡單而零成本的通鼻塞方法,並指功效非常顯著。方法非常簡單,只需準備一個保溫杯、兩張吸水厚紙巾,先將兩張吸水厚紙巾放進保溫杯,再加入熱水浸透,再倒走多餘的熱水(記緊要盡量倒走全部水分,以免灼傷孩子!),然後將保溫杯對著孩子的口鼻處,這樣做就可通鼻塞。很多家長實測說有即時通鼻塞效果,那究竟這個方法於醫學上是否有用?會否造成其他影響?即請教兒科醫生張傑。

(圖片來源:小紅書@灵灵小甜心)
(圖片來源:小紅書@灵灵小甜心)

點擊圖片瀏覽親子健康詳情:


張傑醫生:最有效還是先食藥再通鼻!

用熱蒸氣通鼻塞方法簡單,但於醫學角度上又work唔work?張傑醫生:「於醫學角度上方法不太work。這個熱蒸氣通鼻塞理論,是希望透過 『自然揮發』的少量『蒸氣』去,透過孩子『正常的呼吸』進入黏膜,並將濃稠的分泌物,再『溝稀』鼻液流出鼻腔外。」張醫生對於這個方法有3個問題衍生:「第一,當鼻水很多的時候,就算用生理鹽水大量沖洗都未必能夠解決事情。何況是這樣簡陋的通鼻塞模式呢?而第二,如果孩子鼻塞時已需用口呼吸,即這個方法原理基本上是完全行不通的。第三,如此少分量的所謂蒸氣似乎是九牛一毛, 再加上並不是完全覆蓋鼻子,故效果應該未如理想。」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醫生建議家長們還是正面面對通鼻塞問題。「最好還是看醫生,經醫生專業診斷而服用適量的鼻水藥,然後再以生理鹽水去融化鼻垢,並用吸鼻工具將鼻垢吸出才是上策。」但要留意,醫生不建議重複沖洗鼻腔,因這樣反而會刺激鼻腔而產生更加多黏液,效果適得其反。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延伸閱讀:處理鼻敏感5大方法

處理鼻敏感病徵有很多方法,除了食藥 ,還可以針對「鼻子」作出適當的處理。張傑醫生就和不少父母交談時發現,他們對於處理鼻敏感的方法感到疑惑,有時候連醫護人員也不是太懂得分清。醫生總結了五個在家都可以自行處理的紓緩鼻敏感方法 — 洗鼻、噴鼻、通鼻、滴鼻、吸鼻,這些都是常見方案,但又不是每一個病人或照顧者於鼻敏感時想起可以做的方案,希望這文章可勾起大家記憶,除了食藥,有需要時不妨一試。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處理鼻敏感方法1:洗鼻

洗鼻(nasal irrigation)意指用大量生理鹽水灌進一邊的鼻孔,從而希望將鼻腔內的分泌物經由另一邊鼻孔或口部沖出。這一般牽涉到較大量的生理鹽水進出,需要當事人的完全配合,過程或者令患者感到難受,所以,較難於小孩子身上執行。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處理鼻敏感方法2:噴鼻

噴鼻(nasal Spray)一般是指將一些液體用噴霧的形式送到鼻腔內比較深的位置,最常用是生理鹽水,或者是含有輕微藥性的藥物。目的是希望黏膜的位置接觸到這些液體,所以這些東西本身是不可具有刺激性,否則當時人會感到不適。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處理鼻敏感方法3:通鼻

通鼻(flushing)是指使用適量液體(如生理鹽水)注入鼻腔中間,然後令其自然流出,雖然未必可完全沖洗鼻腔的東西,但也希望將一些污垢透過液體的流動,將它帶到鼻腔以外的地方。一般可以用在初生嬰兒或孩子身上,將鼻垢沖出來從而減輕敏感症狀。這方法的好處是不會令孩子感到太大的不適,較易接受。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處理鼻敏感方法4:滴鼻

滴鼻(nasal drop)主要是將一些沒有刺激性的東西放到鼻腔入面。如果是生理鹽水的話,只是用來將鼻垢變軟;亦可使用含有藥性的,如可暢通鼻塞的舒張劑。這類藥物只適宜短時間使用,否則於停藥後有機會帶來反彈的風險。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處理鼻敏感方法5:吸鼻

至於吸鼻(nasal suction),就是利用一些簡單的儀器將鼻水或者鼻垢移除離開鼻腔,令鼻子暢通。一般在吸鼻之前,需要靠一些生理鹽水去軟化鼻腔的分泌物,可選擇先鼻噴作為吸鼻的事前步驟。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以上幾個處理鼻腔問題的方法各有長處,至於能否有效改善病徵,就要視乎是否對症下藥,以及病者是否乖乖做足,尤其是小朋友;另外,很多時候還需要配合一些簡單的口服藥物才會得到合理的成效。有些父母只是單性追求「自然」的方法,例如用生理鹽水去沖去洗去噴鼻腔,希望改善鼻子的問題,但根據過往經驗,這等做法的效果並不顯著,或者只會得到一些表面上的改善。 所以,一般還需要配合其他治療方案才會較為理想,故建議家長們最好還是與家庭醫生相討對策。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張傑醫生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MBBS(HK)
愛爾蘭皇家內外科醫學院兒科文憑 DCH(Irel)
香港兒科醫學院院士 FHKCPaed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兒科)FHKAM(Paediatrics)

張傑醫生
張傑醫生

 

相關文章︳針筒玩具殺入校園 家長群組傳出學校通告影片 醫生警告:少量空氣打入血管已有致命風險︳親子熱話

相關文章︳真的要做手術?一方法判斷是否需要手術 治療皮膚軟組織發炎5個正確程序︳親子健康

相關文章︳食得慢影響發育!醫生教路5個方法改善孩子烏龜式進食法︳兒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