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優教育│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小學資優教育非尖子教學 不會讓資優生感到「孤單」
發佈時間:07:15 2025-04-02 HKT

資優教育︳談起資優教育,屯門區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小學(下稱何福堂)的尹淑芬校長可說經驗十分豐富,尹校長曾擔任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資優教育教師委員長達六年,協助統籌和策劃資優教育各個學習階段的課程政策和措施,現為香港資優教育學院學校及學生服務委員會委員,積極推動資優教育課程,運用學生人才庫促進資優教育規劃及人才培育。
資優教育︳有規劃地發展整體資優教育課程
尹校長認為,資優教育並非尖子教學,儘管資優學生通常在學術上表現優異,但他們也可能面對各種困難,例如較易對學習感到乏味、與同齡朋輩之間的社交距離,以及對自身高期望的壓力。學校需要有規劃地發展整體的資優教育課程,才能全面地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

資優教育︳創建平台 處處是舞台
為確保能全面了解每位學生的潛力,何福堂以多元取向及全時間識別資優學生,包括建立校本人才庫,邀請老師、家長、教育心理學家推薦或學生自薦,亦會透過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家課表現、校內或校外的活動表現,多角度了解學生的才能和興趣,特別在解決問題和創造性思維方面的能力。尹校長指出:「學校需要創建不同平台,尤其現時科技發達,表演平台不限於學校場地,網上平台也是很好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在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中,均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建立自信心。」

對於擁有不同才能的學生,包括邏輯數理智能、語言智能、身體動覺智能等,校方安排了一系列多元智能活動,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以邏輯數理智能為例,一個鼓勵探索和實驗的環境對資優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校方每年舉辦全校STEAM活動日、航天課程,邀請專業人士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和創作,學生不僅學到最新的科技知識,還有機會提出自己的想法,進行創新設計。

鼓勵參加興趣小組
為了讓資優學生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感,同時也能在社交生活中找到樂趣,校方在課程設計上,運用了分層教學策略,老師會根據學生的能力和興趣,提供不同層次的學習材料,課堂上亦會設置挑戰題,激發學生的思考和創造力,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社交方面,資優學生容易因為與同齡同學之間的差異而感到孤單,因此學校重視建立包容的社交環境,定期舉辦班級經營活動,透過當中的社交技能培訓,幫助學生提升人際交往能力。校方亦鼓勵資優學生參加學校各項興趣小組,讓他們能夠與志同道合的同學建立聯繫,形成良好的社交圈。
文:佘君儀 圖: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資優教育│高IQ?低EQ?解開家長對資優教育11大疑問 靠這8項認知能力識別「資優生」
相關文章︳AI學習│保良局黃永樹小學AI實戰分享!學校應用AI兩大方向:有用工具+激發學生興趣
相關文章︳AI學習│投入AI教學學生學得更快 5個學習AI原因:小學生為升中鋪路?
相關文章︳AI學習│愛秩序灣官立小學AI重設起跑線創造另一個可能 應用到藝術音樂獲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