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處理利是?電子支付影響兒童理財觀念?用一方法盡早建立穩健理財觀︳兒童遊戲治療
發佈時間:14:30 2025-03-16 HKT

兒童理財︳農曆新年已過去近一個月,相信大家已經拆了利是,不知道那些利是錢大家會如何處理?存入豬仔錢罌?或是由爸媽保管?現代的家長比較着重小朋友的未來,通常的做法是幫他們開一個銀行戶口把利是錢存進去,待他們長大後用。這做法我認為是恰當的,但同時間也可以從小孩的角度想一想,收到的利是如果能用上某一部分就會更好。所以我會建議身邊的朋友不妨從利是當中抽取三成給小朋友,與此同時也可以為他們上一課消費的技巧。
兒童理財︳盡早讓孩子認清消費模式
普遍家長都認為不適宜給小朋友太早涉及消費、儲蓄,但我認為越早給小朋友認清消費模式等於幫助他們在消費上有正確的觀念。尤其在這個物質豐富電子消費的時代,小朋友對金錢的概念是非常薄弱的,在他們眼中很輕鬆便可以得到一件物件,而且過程好像不用付費似的,因為現在太多網購或者無現金支付購物方式導致小孩有錯覺買東西是不用錢的,這一種現代的支付模式為小朋友帶來一種很深遠的影響。

多用現金付款 分清「想要」和「需要」
現代的支付模式是處於一個小朋友不懂價格就能消費的觀念,即他們從來不知道價格、貴與平的分別,更遑論是「需要」與「想要」的概念。所以我們要趁現在教育小孩理財觀念,首先想要是甚麼?需要又是甚麼?想要是一種欲望,程度在需要之上,例如我們口渴想喝汽水,但其實我們有水已能滿足要求,汽水只是為我們帶來額外的滿足感,這種無形的欲望就是「想要」。

在兒童理財方面,家長們要多給予小朋友機會去學習使用金錢,盡量不要給小孩使用手機程式支付,而是多用現金,購買過程中要比較價格。透過需要、想要做分類,好好建立良好的習慣。我和小朋友到超級市場或便利店時都有個習慣,就是我們會去格價,看看有沒有一些買二送一或者是大減價的產品,找到後我們不會即時購買,而會先考慮有沒有需要,然後才決定買不買。這種習慣一旦建立,小朋友就很容易跟隨。

有時候我更會給兒子一些挑戰,例如給他5至10元,吩咐他到超市買一包食鹽回來,整個過程我會跟在他身後,但我不會有任何提示,當他找到了比原定價格貴的鹽時,我不會告知他,當他直接走到收銀處付款,由於手上的錢不夠,他便要再次找尋合適的食鹽,這能有助他加強記憶。

生活上我們可以不斷給小朋友多些實踐機會,好讓他們學習更多理財知識,長大後便有個穩健的理財觀。
袁志楓Jack 兒童遊戲治療師
一位在職爸爸,希望透過遊戲治療的方法令家長們輕鬆在家教育小孩。「家」 是教育的起步點,如能在小朋友成長早段介入,往後就能輕鬆管教。家長和小朋友的誤會往往是大家頻率sync不到所致,我會透過這平台讓大家重新認識你的小孩。

相關文章︳孕育有承擔的孩子要「說到做到」 忘記承諾家長「認錯」4部曲︳兒童遊戲治療
相關文章︳專注力能訓練嗎?原來專注力分5種類!附4個方法提升專注力︳兒童遊戲治療
相關文章︳親子關係︳家長別做話題終結者!謹記「語氣」是溝通橋樑︳兒童遊戲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