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推動運動提升學童精神健康!小學設田徑場100米標準跑道 仿真溜冰場營造多元學習環境
發佈時間:19:01 2025-04-28 HKT

隨着體育科將納入呈分試以及社會對學童精神健康的關注日益增加,不少小學都陸續升級或加建新的體育設施,以滿足教育發展需要和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基督教神召會梁省德小學及天主教領島小學分別新增設了田徑場和仿真溜冰場,於津貼小學實屬少見。這些設施的出現不但為學生帶來更多元化的學習環境,亦可鍛煉強壯的體魄,培養他們的堅毅意志、加強自信心。

基督教神召會梁省德小學設國際標準100米跑道
位於將軍澳的基督教神召會梁省德小學設有健身室和田徑場,當中田徑場包括了六條國際標準100米跑道、跳遠沙池、跳高及推鉛球等田徑設施,能夠供參與不同項目的田徑隊員作訓練之用,全校各級也有額外的田徑課。「從中會發掘有潛力的學生,讓他們有空間發展個人的運動成就。」張麗君校長說。學校額外增設田徑課,會否影響時間表的編排?她解釋該校時間編排有別於其他學校,設有NHC(No Homework Challenge )及RaC(Reading across the Curriculum ),上課時間比其他學校長,具彈性於時間表加入不同元素。「小一至小六於RaC堂輪流安排不同的活動,包括田徑課。」

借運動提升學童精神健康
田徑場和健身室的用地本來是操場和園景設施,供小朋友於小息時間休憩。或許在部分家長眼中體育只是術科,不值得如此大費周章改動設施。「運動是情緒治療的一種,在眾多測驗考試中也要找個平衡點,透過體育、音樂等方式加強學生情緒管理的能力,而SEN小朋友則更需要這些設施來發洩精力。」張校長指獎項屬其次,最重要是對小朋友的精神健康有益處。「當小朋友的精力得到發洩,很多行為問題自然會減少。」

作為兩孩之母,張校長亦留意到自己孩子參與體育運動後變得更活潑。「當然,寄情音樂、藝術來表達情緒也是一個好方法,但相比之下,體育較容易入手和讓家長接受,不需要購買任何樂器,家長只需將小朋友帶回學校就有專門的教練指導他們。」她續指,從小參與運動比賽有輸有贏,也能灌輸學生堅毅不屈的精神,以及怎樣處理挫敗,這些都是書本裏無法學到的。「記得曾有學生於賽前在田徑場練習,不慎跌倒受傷,斷了手骨,但他仍堅持忍痛出賽,我和媽媽也無法勸服他,最後比賽完需要立即入院做手術。見到學生的堅持,讓我也深受感動。」

結合人工智能與體育科
談及未來學校在運動方面的發展。張校長指校方正嘗試將IT與體育科結合,透過人工智能紀錄和分析學生的運動、健康數據,協助他們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現時已有一個Apps由老師拍攝一些動作,然後小朋友每天在家透過iPad跟着做、實踐,這也是體能訓練的一種。另設有獎勵計劃及龍虎榜,藉此鼓勵小朋友多做運動。」
同學心聲:鄰校同學都羨慕我哋
周清心(小六):學校有田徑場真的很難得,未有田徑場的時候需要到公眾運動場訓練,現在比以前方便很多,我每星期都會用學校的沙池練習,還可以用跑道練跑,希望之後也能夠升讀一所重視體育的中學,繼續練習跳遠。
梁思祈(小五):老師在校運會發掘到我對擲擂球頗有天份,便邀請我加入校隊。很有幸見到學校擂球場的落成,因為一般學校連運動場也很少見,更不要說有地方練習擂球和健身室鍛煉體能,所以我也有與鄰校的朋友分享,他們都很羨慕,更表示如果能夠入讀我們學校就好了。
馮耀燊(小六):很開心學校有這些設施,能夠提供地方讓我練習擅長的跑步和推鉛球。我是來自國內的插班生,雖然那邊的校舍很大,但很少見到有田徑場。校長說過,如果將來中學沒有這些設施,也歡迎我們回來練習,所以我不會放棄的。

天主教領島小學 全港首個校内仿真溜冰場
去年尾,天主教領島小學的仿真溜𣲙場正式開幕,為全港第一所擁有相關設施的小學。該校校長李安迪憶述早在三、四年前疫情期間,某日經過商場見到正舉辦溜冰活動,有感如果學校有相關設施的話,學生應該會非常興奮,而且仿真溜冰場能不受季節影響,逐萌生在學校設立仿真溜冰場的念頭。「疫情期間學生的運動量明顯减少,亦出現更多情緒問題。」作為健康促進學校諮詢委員會成員之一,李校長指運動有助提升學生的精神健康,以至學習表現,因此在學校積極推動體育發展,營造良好的運動氛圍。「溜冰以外,也會教高小學生學習冰上曲棍球,最終的願景是希望能夠成立一隊冰上曲棍球校隊,當然現階段會讓他們先接觸、感受一下,亦會從中挑選具有天賦的小朋友。」

運動有助提升學習表現
現時該校小一至小六的體育課都會有溜冰課程,一學期約有六至八堂。另設運動體驗時段,每星期約有一小時參與柔道、霹靂舞、花式跳繩、籃球、足球等各項運動,而各年級會在該時段輪流參與溜冰活動。至於放學後和周末也會有溜冰相關的興趣班供有興趣的同學報名。「我們的發展方針是先培養基本技能,有興趣和能力的學生可接受進一步訓練,甚或乎參與校隊、外出比賽等。」(會否有家長擔心孩子放太多時間在運動方面而冷落學業?)李校長說,對於新增的運動體驗時段及仿真溜冰場,家長回饋普遍都十分正面,如「做完運動嗰日唔使叫都會瞓」,不用再三催四請,確實為父母解決一大煩惱。而校方亦留意到學生上課時的精神狀態比以往更加好,就連以往的一些紀律問題也得以解決。「做運動真是解決很多問題的良方,有健康的身體才會學得好。」他續指,如果一個小朋友朝八晚八學習,最終只會淪為讀書機器,很快失去鬥志,陷入腦疲勞的狀態,越讀越差。相反,每日有適量的運動,不但對孩子的學習有幫助,也能減少他們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

從興趣入手 養成運動習慣
運動固然為小朋友發展帶來益處,但在眾多項目中為何會選擇溜冰?李校長解釋,學校所在的地區有不少基層家庭,部分未必能夠負擔孩子在外面學溜冰的費用,因此希望透過學校讓更多小朋友有機會接觸這項運動,甚至歡迎當區不是就讀該校的小朋友於周末前來體驗。校方同時亦有推廣柔道,設有小型道場。「從小一開始,教小朋友怎樣跌落地才不會受傷。兩者其實相輔相成,學生在溜冰時也能運用柔道所學的技巧,避免自己跌落地時受傷。」而學校也有計劃發展各項新興運動,如匹克球、板網球等,不止是認識,更重要是透過親身接觸培養學生對運動的興趣。「先從最吸引小朋友的溜冰開始。」李校長補充。

訪問當日正值運動體驗時段,一班小一學生正在參與溜冰課程,而仿真溜冰場亦只是開了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但李校長說每次從校長室望落去都見到學生們玩得非常開心,個個玩到唔願走!他解釋:「籃球、足球日日都有機會玩,但溜冰對他們來說是新接觸的運動,而且延展下去教練更會教他們打冰上曲棍球,又是另一樣新玩意。」他認為從興趣入手很重要。「有部分同學起初非常怕跌倒,但兩、三堂後已經來去自如,我們甚至擔心他溜得太快。」而從小學習更有另一好處。「小朋友的身體比較輕,就算跣倒也不會太傷,且不會像大人一樣有那麼多心理包袱,能夠訓練膽量,提升自信,對將來學習其他運動也有幫助。」
仿真溜冰場與真冰場有何分別?
李校長介紹,仿真溜冰場採用西班牙的高密度膠板,可以省卻用大量的水和電來維持冰面,非常適合像香港這樣的亞熱帶地區,既環保,同時又能感受溜冰。「感覺與真溜冰有八至九成似,也是穿上溜𣲙鞋玩,但速度會稍為慢一點,因為沒有水在冰面,無咁跣。」

文:林詩敏
圖:Vincent、霍楚暉
相關文章︳小一叩門│專業老師剖析:叩門位大幅減少競爭激烈 10大熱門問題宜部署好回答內容
相關文章︳小一叩門│3大校長 親授小一叩門貼士: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聖公會聖彼得小學/華德學校
相關文章︳小一叩門│3大校長 親授小一叩門貼士: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聖公會聖彼得小學/華德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