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北辰憂「源頭減廢」淪口號 環境局承諾年內於213屋邨增設廚餘轉化系統

更新時間:18:14 2024-06-24
發佈時間:18:14 2024-06-24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今日(24日)召開會議,討論新界東北堆填區營運,以及轉廢為能焚燒發電設施網絡的最新進展。當局早前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屯門曾咀I・PARK2焚化爐處理量預計可增加最多50%,由每日4,000公噸增加至6,000公噸,又預告如沒有受惡劣天氣影響,建築期可由原本預計的約6年減至4年半,即較原定估算時間提早約2年完工。有議員因政府早前擱置垃圾收費,質疑當局是否做好前期工作,又直言「源頭減廢」只會淪為口號,冀當局先在公共屋邨增設廚餘轉化系統。 

田北辰:唔使加重焚化爐嘅負擔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表示,2022年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每日有11,000公噸,當中有3,000公噸為廚餘,如今政府擱置垃圾收費,「源頭減廢只會淪為口號,冇人會再睬你。」他指,政府目標在2035年將由11,000公噸減至9,000公噸,笑言「下一屆特首,唔好害佢啦。 」 

田北辰又認為,現時本港兩個焚化爐只夠處理9,000公噸的固體廢物,而剩下的2,000公噸,當局可以再增設兩個OPARK,以及通過加強源頭減廢的工作去處理,包括由生產力局廚餘轉化系統「廚餘再生俠」。他亦問及當局,會否承諾今年內在全港213個公共屋邨加設有關系統,他直言「全部裝晒呢隻嘢,你至少都可以幫到手,唔使加重焚化爐嘅負擔。」

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承諾,當局今年會在213個公共屋邨加設有關系統,又指食環署已於80個垃圾收集站設立廚餘回收點,7月將擴展至近100個,強調當局會加強回收配套及公眾教育。 

劉業強:建設焚化爐順應世界趨勢

新界鄉議局主席、立法會議員劉業強表示,本港土地資源稀缺,指未來本港如只依靠堆填區處理垃圾,只會抱薪救火。他認為,現時國際間對焚化爐的使用已趨廣泛,内地當中廣東省有70個焚化爐,其中深圳有8個;而國際間,新加坡有4個,日本更有過千個焚化爐。故他認為當局建設新的焚化爐,是順應世界的趨勢。

而劉業強問及當局研究「無廢灣區」的進展時,黃淑嫻表示,當局一直就大灣區廢物資源處理一體化進行探討,目標建設一個無廢灣區,主要針對廢物資源化、循環利用、發展綠色產業、將廢物轉為資源利用和回收的工作為主。

記者:黃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