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中國國家知識中心涉華報告抹黑中國 中使館逐一駁斥
發佈時間:09:52 2025-04-08 HKT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駐瑞典大使館」4月8日消息,瑞典中國國家知識中心近日發有《中國簡介——為瑞典行動者提供的中國知識支持》報告,中國駐瑞典大使館發言人就瑞典中國國家知識中心涉華報告發表談話。發言人稱該報告在台灣、涉疆、涉藏、人權等問題上歪曲事實真相,對中國進行攻擊抹黑,嚴重誤導公眾認知,嚴重損害中國形象,對此中方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台灣問題
回應該報告妄稱瑞典不認同中方關於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並展示了錯誤的中國地圖。發言人稱,事實上,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既是歷史,也是事實。今年是台灣光復80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使台灣重回中國版圖。《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明確規定,把日本竊取的台灣歸還中國。日本宣布承認《波茨坦公告》並無條件投降。這些都確認了中國對台灣的主權,構成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
1971年,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第2758號決議,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並立即將台灣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這一決議徹底解決了包括台灣在內全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徹底杜絕了製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任何可能。台灣地區在聯合國的唯一稱謂就是「中國台灣省」。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過去不是,今後更絕無可能。鼓吹「台獨」就是分裂中國,支持「台獨」就是干涉中國內政,縱容「台獨」就是破壞台海和平穩定。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這是一中原則最完整、最準確的表述,沒有任何「自定義」的理由和空間。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中國與包括瑞典在內的世界其他國家建立和發展外交關係的政治基礎和前提,也是瑞典政府對中方作出的鄭重承諾。主權原則是聯合國憲章的基石,任何國家、任何人都不應搞什麼雙重標準。尊重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就應該支持中國實現完全統一,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就應該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中國終將統一,也必將統一。
人權問題
在人權問題上,發言人稱該報告妄稱在中國的個人自由和權利從未得到尊重,西藏和新疆的少數民族群體遭受系統性的迫害,中國政府將同化少數民族視為政治目標之一,實施了各種形式的強迫勞動。事實上,當前新疆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新疆自治區成立以來,維吾爾族人口從300多萬增長到現在的1200多萬。新疆地區各民族群眾平均壽命從30歲提高到75.6歲。各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很好保障,穆斯林群眾享有足夠多的宗教場所,政府還出資幫助修繕維護清真寺。政府文件、商店招牌都採用雙語,包括維吾爾族在內的各少數民族語言文化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傳承。新疆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各族務工人員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職業,本著平等自願原則,與有關企業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獲取相應報酬,符合中國憲法和法律,符合國際勞工和人權標準,所謂「強迫勞動」完全是無稽之談。長期以來,西藏經濟蓬勃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文化傳統得到保護和弘揚,各族人民包括宗教信仰自由、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自由在內的各項權利和自由得到充分保障。西藏人權處於歷史最好時期,國際社會對此有目共睹。


烏克蘭危機問題
發言人指,報告妄稱中國將俄羅斯的國家安全置於烏克蘭的主權之上,中國對烏克蘭戰爭的態度有利於俄羅斯,因此直接對瑞典的安全構成負面影響。事實上,對於世界上的爭端與衝突,中國一貫主張對話協商、政治解決。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也是如此。中方從危機爆發第一天起就主張對話談判,尋求政治解決,就在為和平奔走、為促談努力。習近平主席在危機初期提出「四個應該」的重要主張,指出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應得到尊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應得到遵守,各方合理安全關切應得到重視,一切致力於和平的努力應得到支持。中方發布了烏克蘭危機立場文件,派出特使開展穿梭外交,並同巴西等全球南方國家發起成立「和平之友」小組。中方秉持的始終是客觀公正的立場,發出的一貫是冷靜平衡的聲音,目的是為解決危機創造條件、匯聚共識。中國不是這場危機的製造者,更不是當事方,但沒有隔岸觀火,更沒有藉機牟利,也不接受甩鍋推責。
有關所謂間諜活動
關於所謂的中國安全威脅,報告誣稱中國政府在瑞典進行情報搜集和間諜活動,歪曲抹黑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渲染中國網絡攻擊風險。事實上,這些指責純屬無中生有、惡意揣測,沒有任何事實依據。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包括瑞典在內的所有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合作關係。中國從不干涉別國內政,從不輸出意識形態或社會制度,從未對其他國家構成所謂「安全威脅」。中國政府一貫要求海外中國公民遵守所在國家法律法規,尊重當地社會習俗。中國是網絡安全的堅定維護者,也是黑客攻擊的受害者。中方堅決反對並打擊任何形式的網絡攻擊、竊密活動。中方提出《全球數據安全倡議》,為全球數字治理規則制定貢獻中國方案。中國願繼續同國際社會一道,致力於建設一個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絡空間。
有關所謂中國威脅
關於對華合作,報告在經貿投資、科學研究、綠色轉型等領域渲染「中國威脅」,抹黑中國形象。事實上,中國不是風險,而是機遇。中國堅定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為各國企業提供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中國堅持開放包容的科技合作,同各國共享科技創新成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中國已成為世界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在致力於自身綠色發展的同時,也為應對氣候變化、完善全球環境治理作出貢獻。